刘敞
显显天子,孝德自躬。 率是休烈,覃之北戎。 注释译文: 1. 显显天子:形容天子的显赫、光明正大。 2. 孝德自躬:孝顺和德行都是从自身出发的。 3. 率是休烈:这是光荣的美德。 4. 覃之北戎:扩展到北方的各个民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的德行高尚,孝顺和仁爱是出自内心的。他以这种美德为荣,不仅在国内得到了人民的尊敬,而且他的德行也影响到了许多少数民族
【注释】: 邕邕:大雁的叫声。 人斯:人啊! 茕(qióng):孤独,无依。 赏析: 这是一首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译文: 1. 鸿雁飞矣,邕邕其族。 翻译:鸿雁飞翔,声音洪亮。 2. 孰是人斯,茕茕其独。 翻译:是谁呢?他孤身一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鸿雁的声音和孤独的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鸿雁的声音代表远方的呼唤
在古代诗歌中,“天监”通常指的是上天的监察或启示。诗中的“天监在上,既有明德。”意味着上天在上,对人民进行监察,并且赋予他们光明的道德品质。接下来的两句“乃命于下,罔有不服。”则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当天命降临到人民头上时,无人不服从。 诗句“天监在上,既有明德。乃命于下,罔有不服。”出自宋代刘敞所著《魏京诗·其一》,这是一首表达对君王明德和仁政的颂扬之作。这首诗不仅是对帝王德行的赞美
诗句:天子来止,士增其喜。孰偷其生,以不奋兴。 译文: 天子的到来使人们感到欣喜,然而有些人却贪图安逸而不奋发向上。 注释: 1. 天子:指皇帝,这里特指某个皇帝的到来。 2. 士: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也泛指一般有学问的男子。 3. 止:停留,指皇帝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喜悦。 4. 孰:什么,疑问代词。 5. 偷:贪图,这里指贪图安逸生活。 6. 其:代词,指士和人民。 7. 生:生活
魏京诗 如虎如貔,如霆如雷。 靡有远迩,天子其来。 【注释】 - 如:比作 - 虎、貔:都是勇猛的战士,象征武力与威严 - 霆、雷:雷霆,比喻声势浩大 - 靡:没有 - 远迩:远近 - 天子:指皇帝 【译文】 如同猛虎和战狼一般,又如雷霆和闪电般震撼人心。 无论多远,无论多近,天子都会驾到。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威武雄壮的都城景象。诗中通过比喻,将城市的气势和皇权的权威形象地展现出来
魏京诗 既閟尔弓,既櫜尔矛。 猃狁臣止,四方是休。 译文: 你已经收起你的弓箭,也收起你的长矛了。 那些侵扰我国边境的敌人已经被制服,国家从此安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平的诗歌。通过描绘士兵们收起武器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猃狁臣止,四方是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国家安定的繁荣景象。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祝愿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注释】 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天子国:指天子的封邑,即诸侯的封国。穆穆:严肃的样子。原庙:宗庙,祖先的祠堂。圣人则之:古代圣王以之为准则。 【赏析】 诗的前两句“翼翼之土,天子国之”写诸侯国的疆域。翼翼,有顺序的样子。天子国之,诸侯所封的地方就是天子的国家。这一句是全篇总领,点出后文所述内容的范围。 “穆穆原庙,圣人则之。”写诸侯祭祀祖先的原庙。原庙,是诸侯在封地所建造的祭祀先祖的宗庙。穆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的能力。 “或献其宝,或请其命”意思是:有人进献宝物,有人请求神灵降临。“帝振于旅,惟时既定”,意思是:君王在民众中振奋士气,及时决定战斗的部署。“帝”指的是君王,“振”指鼓舞,振奋,“旅”指民众,“惟”是“只有”“只”的意思,“时”指时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希望君王能及时决断,以定夺胜负的强烈愿望。 【答案】 诗句
魏京诗 帝奋厥武,百万其士。 匪怒以棘,于三千里。 注释译文: 魏京诗的原文如下: 帝奋厥武,百万其士, 非怒以棘,于三千里。 译文注释: - 帝奋厥武,百万其士:皇帝(指周武王)奋勇作战,指挥着众多的将士。 - 非怒以棘,于三千里:并非因为愤怒而用荆棘来围困敌人,而是凭借强大的实力在千里之外进行征伐。 - 赏析: 魏京诗描绘了周武王挥师北上,面对敌军时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决心
注释:驱赶他们,要他们浑然一体;攻击他们,要他们奋然而起。没有一点可以张扬的,消灭他们的鲸鲲。 赏析:这首诗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一章,全诗共三章,此为第一章,主要描写了对敌人进行围剿的情景,充满了战斗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