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城楼送别 惊风走枯蓬,百里不暂息。 密云乘飞雨,前山坐成隔。 蓬老初无根,岂辞远为客。 山高虽可望,路远当不识。 去留类如此,览物意宁极。 鞍马未动间,会合弥可惜。 缓歌送清觞,更醉日将夕。 注释: 1. 惊风走枯蓬,百里不暂息:形容风吹得枯草像乱蓬一样飘荡,即使走了一百里也不停息。 2. 密云乘飞雨,前山坐成隔:乌云密布时,雨水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前山被雨水淋湿仿佛隔开了距离。 3.
【诗句释义】 1. 初雪:诗的第一句写初雪。 2. 荒居人迹绝,但觉岁月颓:荒居,指荒凉的住所。人迹绝,即没有人迹。但觉,只是感到。岁月颓,岁月流逝。 3. 北风不我欺,吹雪天上来:北风,指寒冷的风。不我欺,不是欺骗我。吹雪,指风把雪吹落下来。 4. 入户时缤纷,当轩肆徘徊:入户时,指从门里进入。缤纷,指纷纷扬扬的样子。当轩,在屋前的廊下。肆徘徊,随意地来回徘徊。 5. 有情知相亲,高卧未足哀
【注释】执:持;濯:洗。昏昏:迷迷糊糊的样子。凉月:指月亮皎洁明亮,使人感到清凉宜人。与子:你。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夜月 执热不可濯,昏昏倦衣巾。 执热不可濯,意指夜晚炎热让人无法洗去一天的疲惫。昏昏倦衣巾,形容夜晚的热气让人感到疲倦,连衣服和头巾都感到沉重。 凉月如有情,万里来慰人。 凉月如有意
和阎都官九月十三日夜对月是夕某与子华圣俞如晦会饮君谟所 秋霖恣淫溢,后土无时乾。 忽惊浮云尽,更觉天宇宽。 凉月如白璧,飞来青冥端。 众星稍灭没,惊鹊自盘桓。 兴发思远游,惜无凌风翰。 聊寻故人家,呼酒浇肺肝。 适与二三子,四座俱解鞍。 意合心同赏,百觞不辞难。 玩古验汉魏,舞姝试邯郸。 诙谐杂谣语,大笑倾衣冠。 足为一时乐,未悟清夜阑。 每至绝倒处,恨君不获观。 明发得新诗,照人莹琅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夜起呼徐监簿同看月(注释:夜晚起床,呼唤徐监簿一起来欣赏月亮。) 译文:深夜起来呼唤徐监簿一起来欣赏月亮。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因月光而触发的幽思。诗人在寂静中听到徐监在窗外吟哦,于是起身叫进来一起赏月。 繁霜冷次骨(注释:形容月光照射在人身上的寒冷感觉。) 译文:月光洒满全身让人感到寒气袭人。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独自徘徊于庭院
【注释】: 水国:指江南地区。暑湿:湿热。凌威:炎热。瘴疹:疟疾等疾病。宿麦根复濡:指早春时,小麦已经抽穗生长了。堪舆:风水,迷信上认为山峦的形势和地理环境对人们的吉凶福祸有着影响。排斡:运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九龄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春天写的。当时岭南地区气候异常,阴雨连绵,天气闷热潮湿,正是“大热特甚”的时候。而此时南方却出现了罕见的寒霜、春雪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的景色,以及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 注释: 1. 寿宁观残雪: 描述的是春天时,在寿宁观看到的残雪景象。 2. 春阳漏潜筦: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缝隙照射进室内。 3. 凛气留深殿: 冬天寒冷的气息依然留在深深的宫殿中。 4. 金茎向飞露: 金色的茎上沾着飞溅的露水。 5. 碧瓦仍铺练: 红色的屋顶仍然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 6. 寒光寂寞回: 冷光反射在空旷的地方显得格外寂寞。
雪中寄贡弟 天寒云长浮,雪急风更厉。 行子归何时,远游感人思。 脊令顾俦下,鸿雁顺时逝。 原隰无安居,稻梁无深志。 谁令岁月晚,坐使羽毛瘁。 江湖可遣忧,引领正相迟。 【注释】:1.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班固编纂的一首五言诗。2. “天寒”句:形容天气寒冷,天空阴沉沉,白云低垂,大雪纷飞。3. 脊令:燕子,一种候鸟。4. 原隰(xī):平地。5. 脊令顾俦下,鸿雁顺时逝:燕子成对飞行
这首诗的翻译是: 昔人种白芷,既以名此亭。 今我开蠪渊,复以水鉴名。 吾岂异昔人,而徒易其称。 所乐于水乎,内明而外清。 内明可比心,外清可照形。 照形不吾欺,比心不吾倾。 虚静吾自居,逍遥以无营。 会有水鉴贤,吾能与同登。 逐句释义: 1. 昔人种白芷,既以名此亭。 - 昔人:指前人或古人。 - 种白芷:种植白芷作为标志,表示这是以白芷命名的亭子。 - 既:已经。 - 此亭:这个亭子。 -
小孤山 惊波触南崖,反怒射北壁。 苍山相与排,所谓小孤石。 蟠根万仞渊,耸角百丈碧。 祠堂豁精严,行旅进粉泽。 或云妇女神,肸蚃颇有迹。 吾知定名意,似欲旌介特。 流俗失其真,传闻莫开释。 居人私其利,祸福妄损益。 竞为媢妒说,以诬聪明德。 先王秩山川,礼典有庙食。 奈何媚于灶,屈己忘正直。 吾欲为小孤,作书解行客。 复恐不见从,嗟哉世多惑。 【注释】 惊波:浪花。 反:同“返”,返回。 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