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杂诗二十二首》是西晋诗人左思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左思(约250-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沂)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代表作有《咏史八十二首》,其中就包括了《杂诗二十二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雍门,即雍门周,春秋时期鲁国贤大夫,因弹琴高歌而闻名。他弹奏《雍门》,歌声悲切动人,激荡人心。 “哀响”指悲伤的歌声,“激人耳”形容歌声响亮,足以让人感到悲痛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二:“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贤者有所归,得非龙凤俦。” 出自刘敞的《杂诗二十二首》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此诗的开篇“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寓意着凤凰因筑巢于毁坏之处而不来,而龙因为被涸泽所困而不游。这既形象地比喻了贤能之人往往选择隐居,不愿出仕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九: 道薄德亦散,功名为时须。 译文: 道路狭窄,德行也变得稀薄,为了功名,人们需要抓住时机。努力成为世人所称赞的贤人,坚守正直却被视为愚蠢。智者忙于远大的目标,小人则谋划近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种风气越来越偏离正道。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观察。诗人指出,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追求名利,道德标准变得模糊。然而,他同时表达了对正直行为的肯定
【解析】 此诗是一首寓言诗,以“丹穴鸟”自喻,借丹穴鸟的志向与雉、兔的悲剧命运,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全诗共四句,每两句为一句,结构上是平行的;在内容上则是递进的。第一句写丹穴鸟的志向远大;第二句写丹穴乌虽志向高远,但终难实现;第三句写雉、兔之死,是因为没有远大的抱负;第四句则用雉、兔的结局来告诫人们不要像它们一样,不能认清自身的局限,而要有所作为。 【答案】 译文: 翩翩飞舞的丹穴鸟啊
杂诗二十二首 皇天不绝命,百姓何震愆。岁暮霜雪至,悠悠事南迁。 羁鸟哀去巢,游鱼乐怀渊。如何道旁子,逝将不复还。 西望周郑郊,顾想河洛间。伯鱼不可作,涕流为沦涟。 注释: - 皇天不绝命,百姓何震愆:指皇天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罪的生命,而百姓因此受到极大的苦难。“震愆”指遭受不幸或灾难。 - 岁暮霜雪至,悠悠事南迁:岁月已到年末,冬天的霜雪降临,而人们不得不向南迁移以躲避灾祸
虹霓在西方出现,五彩相联成彩桥。 浮云飘万里而来,天空中弥漫着烟雾。 太阳昏暗没有形象,盛阳变为寒冷的天气。 洪水淹没九州大地,山陵和河谷不断迁移。 天体的盈虚难以预测,万物的运行有其自然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体会情感和领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着诗中所表达的情意来体味作者的情感。 本诗前四句写龙鱼龟鳖等物类虽各有所异,但变化无常,都无定形,它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各有其生存的价值。最后两句写世间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间的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能妄加非议。 【答案】 ①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
【注释】 杂诗: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菱叶》等诗篇,共二十二首。 嶰山:即桐山,在今湖南长沙县东。 奇竹:特异的竹子。 太丘:古地名。 神鼎:神话传说中的仙家之器。 逃匿:隐藏,躲藏。 干进:求官进身。 时俗:世俗风气。 朱丝弦:古代乐器名,这里比喻贤才。 评:评论。 愿君:希望你。 咏:吟咏。 【赏析】 《杂诗二十二首》,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部分
【注释】 1. 朱晖:红色花朵。余香:花落时,花瓣间还留有香气。 2. 流光:光阴。不相待:指光阴易逝。徂暑:初夏的炎热。 3. 逆旅:旅店、客栈。 4. 煌煌:灿烂。园中花:比喻美好时光。零落:凋零。见:显现。汝:你。 5. 啼鴂(zhe):鸟名,古人以为春天鸣叫的是这种鸟,因又名子规、杜宇等。空林:空旷的树林。良辰: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
注释与赏析: 1. “至人迈龙德”: - 关键词: 至人,迈步,龙德 - 注释:这里的“至人”指的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们超越了常人的局限,表现出非凡的德行。 - 赏析:表达了至人超越常人,有着超凡脱俗的德行。 2. “世岂识潜升”: - 关键词: 世岂,识,潜升 - 注释:世间的人怎么可能认识到那些默默无闻,但内在有着伟大德行和潜力的人呢?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