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寄葛司理》。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解读: ```plaintext 幽居直恐世间无,叠石为山展画图。 亭馆看花春思远,楼台倚月夜吟孤。 不论胜负收棋局,欲辩醇漓蘸酒壶。 东阁开延天下士,昂头相对说江湖。 ``` 1. 幽居直恐世间无:诗人居住的地方非常隐秘,担心世人无法找到这里。 2. 叠石为山展画图:利用石头堆砌成山的样子
【注释】 异时:异日,别时的意味。 义比金兰:指朋友情谊深如金子和银子。 龛灯:佛家供佛像的灯火或香炉,泛指佛教寺院。 岁寒: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 相去:彼此相隔的距离。 别来欲寄一书难:想写信给石越翁却很难寄出。 慵(yōng):疲倦。 空:徒然。 湖山:指美丽的山水风光。 行乐地:享乐的地方。 看:观看、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石越翁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原文: 休说边埃扫不清,如君出处极分明。 西湖旧有骚人分,南岳新添散吏名。 吟苦只因听雨久,心闲直待买山成。 堂堂京国谁知己,百尺楼空一剑横。 译文注释: 1. 休说边埃扫不清,如君出处极分明:不要说边疆上的尘埃没有清扫干净,你的出处非常清楚。边埃,指边疆上的尘埃,这里用来比喻政治上的污点或困难。 2. 西湖旧有骚人分,南岳新添散吏名。:西湖曾经是骚人的聚集地,南岳现在增加了散吏的名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即可。“隐君住处枕湖滨”意思是说隐居在湖滨的隐君住的地方;“正与逋仙是密邻”意思是说隐君和陶渊明住在一个湖滨;“踏雪访梅千嶂晓”意思是说冒着大雪去访问梅花,直到早晨;“带烟看柳满楼春”意思是说看着烟雾中的杨柳满楼春色;“发因累少茎茎绿”意思是说头发因为劳累而变得稀疏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写诗人对葛司理的怀念之情;颔联写诗人对仙翁的仰慕之意;颈联写诗人对葛司理的感激之情;尾联写诗人对葛司理的怀念之情。 【答案】 (1)“井冷丹沉事迹存,仙翁秘诀授云孙”:井水寒冷,丹砂沉淀,但仙人葛公的事迹却流传下来,仙人传授给后代子孙仙方。 (2)“不同白鹿眠花径”:不同于那些贪睡的白鹿,在鲜花小径上安眠。 (3)“却跨青鸾出洞门”:却骑着青鸾从洞口飞出来。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身陷清贫乐有馀 –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感到快乐和满足。 2. 风流人物称山居 – 形容人如风景般美好,被称赞为隐居生活的典范。 3. 虚堂扫地犹持课 – 虽然在打扫庭院(象征性地清理心灵),但仍坚持学习或工作。 4. 隐几看云罢读书 – 坐在桌子旁(象征性的休息)时,也不忘阅读。 5. 破碎衣裳多自补 – 衣物破损时,自己动手修补,体现了勤劳和节俭。 6.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全家移入山中住,见说经年不到城: - 注释:全家搬到山上居住。听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下山了。 - 译文:我全家都搬进了深山里,已经听说很长时间没有下山到城里去了。 2. 闲雅足知空世念,讥弹未必损诗名: - 注释:闲适和文雅足以表明超脱世俗的意念,即使受到非议和攻击也未必会损害我的诗名。 - 译文:因为心性闲适而文雅,所以能够显示出超越世俗的心意
【注释】 津亭:指渡口,古时为官者乘船往来之地。 梅坞:地名。 草堂:诗人在成都的住所。 争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几欲:几乎。 凭:托付,寄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沈云卿的。诗中抒发的是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津亭记得话分离”,回忆当初分别的情景;次句“别后愁多只自知”,写自己别后愁苦之多,只能独自承受;第三句“梅坞雪消春到处”,写春天到来时,梅坞已经化雪,处处是春意
【注释】 寄:托付。金陵:南京,这里指代自己的家乡。梁燕语分春寂寞,海棠愁入雨阑干:意思是说,梁燕在春天的时候叽叽喳喳地叫唤着,而自己却感到寂寞难耐;海棠花也随着雨水的降临而愁绪满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寄居金陵时的一首怀人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感慨,同时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品质的人生态度。 第一联“不以一闲为至乐,拟将短铗向谁弹。”意思是说
寄巴上人 相思不但是黄昏,才到凄凉便忆君。 明月当天人寂寂,西风卷地叶纷纷。 归心随水流千里,别恨因秋凑十分。 灯火何时共良夜,一杯香茗细论文。 注释 - 寄巴上人:这首诗是写给远方的友人的诗。 - 相思不但是黄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因为时间的流逝,更是因为距离和时间的压力。 - 才到凄凉便忆君:当诗人到达一个凄凉的地方时,他会立刻想起远方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