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信
【注释】 1. 萤囊:用草或兽皮等缝制的小袋,用来盛放萤火虫。 2. 乐清虚:指道教中追求精神的清静。 3. 氅(chǎng):古代的一种披风或斗篷。 4. 巾:古代的头巾。过庭手未除:指洗手的动作还未结束。过庭,谓洗去尘埃,洗手。 5. 鸡犬云中去:意谓不要飞升到云里去,以免误了人间的事情。 6. 福地居:比喻有福的地方居住。 【赏析】 这首诗是赠予友人的一首五言诗
译文: 在清冷的夜晚,丹井边的月光分外明亮,露水湿润了庭院,我独自吟咏着,但又有谁能听到呢?松林中清凉如泉水,鹤立其中,月光照映着千峰;草丛中湿润如龙归,云气缭绕一洞穴。回首江湖,尘世的喧嚣让我感到心烦意乱;伤心天地间的气息纷飞,仿佛要掀起一场风沙。何时我们才能共谋一处茅草屋,远离这秋风中的怨叹和孤独? 注释: - 丹井清泠夜向分:形容月亮明亮清澈,如同井水一般。 - 松凉鹤立千峰月
注释: 1. 师兄庵住香山寄:师兄在香山的庵子里寄居。 2. 主持兰若太湖傍:主持着太湖边的佛寺。 3. 愈觉清高不比常:越觉得清高地不像平常人。 4. 窗下围棋松日薄:在窗户下对弈,阳光斜射进松树。 5. 径中行药竹风凉:小路里行走,药竹间有凉风。 6. 诗成封去邻僧和:诗作写成后,送给附近的僧人一起欣赏。 7. 茶嫩惟同野客尝:茶叶嫩绿,只有野客能品尝。 8. 见说近时勤行业
赠宛上人 宝书梵律自分科,黄卷青灯更琢磨。 花落闲庭春定久,尘生虚榻夜吟多。 琴长弹后声偏韵,丹未烧前气已和。 我所重君清苦处,可曾一日离烟萝。 注释: 1. 宝书梵律自分科:指的是僧人研习佛法,按照佛教的教义进行分类。 2. 黄卷青灯更琢磨:黄卷是指佛经,青灯则是指油灯,这里表示僧人在灯光下勤奋地研究、诵读佛经。 3. 花落闲庭春定久:花儿已经落下,庭院中的景色也变得宁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寄嘉兴黄尉府》。 双井传家法最严,仙翁未学子真潜。 固知岂弟为民福,却恐清廉博众嫌。 去草旋开观射圃,傍花深下读书帘。 心闲万事皆归理,何必蒙庄悟养恬。 注释: - 双井:指双井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是南朝梁时高僧宝志的道场。宝志在这里结庐修行,后人建寺纪念。 - 仙翁:这里比喻黄尉府(即黄士衡)有仙人一般的品格和气质。 - 岂弟(kuì dì):和睦友爱
【注释】: 文星:北斗七星中第五颗星。古人认为文昌星有变化的能力,能指示人的品行。指点:点拨、指导。 镜中白首:指头发花白。 黄金:指富贵。 孤灯夜雨:独居在异乡的客旅者,在孤寂中听着雨声,看着油灯,想念故乡。 长安梦:长安城。 秋风:指深秋的风。 飘沉:飘泊沉沦。 锐气:锐气是指人的意志坚强,精神饱满的状态,这里指人的性格和气质。 知音:知音是指了解自己的人,也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己。
赠刘致高 自古骚人心自别,过从不是俗交朋。 谈诗海内逃名客,学道山中出定僧。 小艇春游时载酒,高楼雨坐夜悬灯。 深知大隐工夫到,只恐明时有诏徵。 注释: 1. 自古骚人心自别: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 2. 过从不是俗交朋:与世俗的交往并非我追求的交友方式。 3. 谈诗海内逃名客:在谈论诗歌方面,他是逃离名利的文人。 4. 学道山中出定僧:他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
【译文】 蒲团坐得心成佛,却便随流似不曾。 对客清谈皆有理,求他妙用独无凭。 穷通数外三春定,智慧光中万古镫。 俗眼安知真实行,空于画壁看高僧。 【注释】 1. 赠广淳破衣:指赠给广淳的破旧衣物。 2. 蒲团坐得心成佛:意思是说,在蒲团上打坐时心境变得宁静,仿佛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 3. 却便随流似不曾:意指尽管自己似乎随波逐流,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放弃或改变。 4. 清谈皆有理
【诗句释义】 1. 自从入道戴星冠:自从我修道之后,就常常戴着星冠。 2. 名利何曾着眼看:对于世俗的名利,我从没有放在眼里。 3. 地尽种蔬因茹素:我的居所周围都是蔬菜,因为我遵循素食主义。 4. 瓶长储水为浇丹:瓶子里经常储存着水,用来浸泡和炼制丹药。 5. 风生晓槛占天久:清晨,微风吹拂着我居住的庭院,时间仿佛延续了很长时间。 6. 霜滴秋坛拜斗寒:秋天的早晨,霜气凝结在祭坛上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湖上居家住最幽,檐牙倒影落沧洲。 - "湖上"和"家"分别指的是作者居住的地方和隐者的居所。"住最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隐秘。"檐牙倒影"描述了屋檐上的水珠反射在湖面上的景象。"沧洲"指的是湖中的小岛或沙洲。 诗成梅坞三更月,酒醒莲塘半夜秋。 - "诗成"表示完成了诗作。"梅坞"是诗人居住地附近的一个地名,通常与梅花有关。"三更月"是指深夜时分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