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吉
【解析】 此诗是作者南游途中所作,诗人在旅途中,偶遇古寺,遂入寺饮茶。全诗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通过描写自己游览的情景,抒写自己的感受。 首联:“有酒不得饮,呼船过溪南。”意思是说,我有好酒却喝不上,于是叫船到溪南岸去。 颔联:“溪南亦何好?古寺依晴岚。”意思是说,溪南的风景有什么值得看,一座古老的寺庙,靠着晴空的山岚。 颈联:“上有百尺楼,下有千丈潭。”意思是说,上面有百尺高的建筑
【注释】 南涧:即南溪涧。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 秋:秋季。 何时来:何时来到。 午暑忽已散:中午的暑气突然消失了。 娟娟:形容花的娇美。 弄蕊:花蕊微颤、摇曳的样子。 璀璨(cuǐcàn):光彩夺目,光辉灿烂。 清香:香气。自惜:爱惜。 达道人:懂得大道的人,指隐士或高僧。 至乐:最高的乐趣。 艺兰与种蕙:种植兰花和蕙草。艺,种植;蕙,一种香草。 采掇:采摘。 契幽愿:符合内心的志愿。
这首诗是郑舜举的《题郑舜举蔗庵》。郑舜举在诗中赞美了甘蔗庵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看法。 “吾州富佳山,修竹连峻岭。”这句诗描绘了作者所在的美丽地方,这里的竹子生长得非常茂盛,与高大的山峰相连。 “居然缚尘埃,一见辄心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被解脱了束缚。 “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这里提到了刺史的府邸,作者通过观察发现
【注释】 玉虚宫:道教宫观名,在今四川峨眉山。 步虚峰:山名,在玉清宫之西。 天宝三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756),此诗作于天宝四年。 诏建:下令建立。 仙都山:即玉京山,又称华阳山。传说中有仙人居住。 敕书:皇帝的诏书。 【译文】 槛外的风高霜月明,步虚山里步虚声。 停琴刻烛初长夜,又得人间一梦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道士在玉虚宫小轩正对着步虚峰时
【注释】 南涧:即《南涧中题水帘二首》其一。 高岩跨层巅,一径入苍翠。 三休彻上头,却立睨平地。 当年宝藏兴,中夜出光气。 至今石缝裂,篝火尚能记。 盈虚谁可测,开阖神自秘。 空房有残僧,骨冷夜无寐。 “高岩”句:岩石很高,跨越在山巅之上。 “一径”句:一条小路穿过茂盛的树林。 “三休”句:三次停歇下来仰望高处。 “当年”句:当年这里曾经是藏宝的地方,夜晚有光芒和祥瑞之气。 “至今”句:直到现在
【注释】: 南涧 其三:指《南涧诗》中的第3首。 入山衣屦寒,出山衣屦湿。 初迷烟雨来,稍识云气集。 空蒙掠面过,可玩不可执。 不知市廛地,去此凡几级。 青松入长望,白鸟伴危立。 冷然笑身世,万事何汲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入山”、“出山”为线索,描绘了入山时和出山后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入山衣屦寒”,点明作者进入山林时的感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李仲镇对懒散生活的感慨和追求。 首联“我性天下懒,自谓世莫双。”表达了诗人的懒惰性格,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懒惰。 颔联“朅来官中都,懒极济以憃。”描述了诗人进入官场后,由于过于懒惰,常常需要用计谋和智慧来应对各种问题。 颈联“有如千黑鱼,东西转桥矼。”比喻了诗人在工作中的犹豫不决,像千条黑鱼在桥下游动,东摇西摆无法前进。 尾联“又如橐驼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年有庆云见且山呼万岁始诏建黄帝祠封为仙都山敕书今亡 其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一理解诗句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构思方法及艺术手法。 本诗首联写自己夜宿玉虚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重平时积累,同时要理解诗歌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意思是我夜里住在玉虚宫小轩里,正对着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年有庆云见且山呼万岁始诏建黄帝祠封为仙都山敕书今亡”意思是说道士说天宝三年时,有庆云出现,并且山上的道士齐呼万岁,皇帝就下令建立黄帝祠,并封为仙都山。“封禅空馀不死名
南涧 其一 朱墨日过眼,溪山谁复游。夜闻西风喧,起看天地秋。 王事有休沐,驾言指林丘。新晴鸟乌乐,路入南涧幽。 高峰左右列,野水纵横流。问舍苦不早,求田亦良谋。 注释: 朱墨日:形容太阳的颜色,红黄相间。 溪山:这里指山里的溪水,也比喻山水风光。 西风:秋风的别称,这里指秋天的风。 王事:指朝廷的公务,这里指国家大事。 休沐:指官员可以休息沐浴的日子,即休假。 驾言:驾车行走的样子。 林丘: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