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释】 花下:即“花前”。 未必春工一夕移,杏花清减夜来姿。 不一定春天的工匠一夜之间就能移去杏花的艳丽色彩,它还是像以前那样在夜色中娇艳动人。 可知颜色关人处,正在红消欲白时。 我知道这种颜色与人有关的地方,就在它由红变白的时候。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说春天的功夫并不需要一夕之间,就使杏花的颜色有了变化。次句点出“夜来”二字,写杏花在夜色中依然艳丽如故。三
```plain 和小玉飞琼动静俱,几回当面笑愁吁。 眼波第一防他觉,不审狂郎解得无。 译文: 小玉和飞琼的动态与静态都美,我几回面对她时笑又愁。 首先要注意她的眼神,防止他人发现我们的情感。 我不确定那个疯狂的男人是否真正理解了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娘子在夜晚走过热闹的灯街的场景,表达了新娘子对爱情的期待和忐忑不安的心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新娘子比作小玉和飞琼
【注释】: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作者与好友王孝仪一起观看灯会,写下一组观灯诗。 中门:指家门。 密笑微香:指元宵节时,人们欢聚一堂,互相祝福,笑声不断,香气四溢。 上灯:元宵节燃放花灯的日子。 胜:美好的意思。 西轩:古代建筑的一种,位于房屋的西面,通常用来休息或赏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好友王孝仪一起观灯时的即兴之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注释】暗风:指暗中相约。宋墙:指宋代的皇宫墙,即北宋都城汴京。一寸灵心:指诗人的心。两处同:指诗人的心和孝仪的心在两地。南去北来:指诗人与孝仪分别后,两人各自去了南方或北方。多邂逅:多次偶然相遇。忽然俱在寺门中:指两人在寺庙里偶然相遇了。 译文:暗地里约定好,在宋墙东面相见,你我心灵相通,虽身处两地但心却在一起。南去北来多次偶然相遇,忽然间又同时出现在寺庙门口。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注意答案要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 【译文】 我追欢取笑,寻欢作乐,意犹未尽。每天的风流事很多,很繁重。人间的花草真是可爱啊,遇到春风便全都向东边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首句以“索”字起笔,写出了诗人追求快乐的心情;次句写自己寻欢作乐,意犹未尽。“日日”一词
诗句:青油车子过斜阳,风扬湘帘出画裳。 译文:青油的车子驶过斜阳,湘帘被风吹起,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注释:青油,一种颜色深绿的植物油;斜阳,夕阳西下;湘帘,一种薄纱制成的帘子;出画裳,像画一样的美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斜阳下的青油车子和湘帘的美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湘帘比作画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湘帘的美丽
【注释】 岁除日,旧历年末。 岁末,一年将尽的时候。 浮尘扰扰:指尘世纷扰。 一身闲,一身清闲自在。 城南:城之南面。古代有“左城右郊”的说法,此处泛指城之南面。 雪后山:雪后的山景。 却笑孤鸿也辛苦:反观孤鸿的辛苦。 晓云飞出暮云还:早上的云飞出去,傍晚又回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岁除日独处的情景。首句“浮尘扰扰一身闲”,诗人用一“闲”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恶和厌倦
【注释】 岁除日:农历年终。 典衣:把衣物典当了,指用典质衣服沽酒。 看山杯:一种饮酒器具名。 一醉聊为避债台:借以排解心中愁苦。 惭愧:感到惭愧不安的样子。 青枫根:山间青枫树下。 爷娘:父母或长辈。 犹送纸钱来:还送来纸钱(迷信认为死人要烧纸钱)。 【赏析】 此诗是诗人自述除夕之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新春到来之际,心情郁闷、悲凉之感。诗人典质衣物换取美酒,与亲朋好友痛饮狂欢
诗句原文: 笑蹙长蛾熨齿酸,酒阑常记手掺掺。 车边碧树垂朱颗,谁为天涯寄合欢。 注释解释: - 笑蹙长蛾熨齿酸:形容笑得非常开心,以至于连牙齿都感到酸痛。 - 酒阑常记手掺掺:在酒宴结束时,经常记得自己曾经的手势。 - 车边碧树垂朱颗:描述车子旁边那棵碧绿的树上挂着红色的果实。 - 谁为天涯寄合欢: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收到这份心意。 赏析:
【注释】 归途自叹:旅途中自叹。画屏:指屏风,古代女子闺房中的装饰品。锦鳞:指锦鲤,古人以鱼喻人。锦鳞稀:形容鱼儿稀少,比喻自己孤单。啼红:指杜鹃花,又名子规鸟、杜宇鸟等。啼红染客衣:即“啼红”的倒文,形容杜鹃啼叫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首句“画屏人去锦鳞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屏风后面的人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