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释】 归途自叹:旅途中自叹。画屏:指屏风,古代女子闺房中的装饰品。锦鳞:指锦鲤,古人以鱼喻人。锦鳞稀:形容鱼儿稀少,比喻自己孤单。啼红:指杜鹃花,又名子规鸟、杜宇鸟等。啼红染客衣:即“啼红”的倒文,形容杜鹃啼叫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首句“画屏人去锦鳞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屏风后面的人已离去
日日有雨 望见乡山一抹青,霎时风雨暗前汀。 天公也似人哀怨,每到斜阳一泪零。 注释: 日日有雨:每天都下着雨。 望见乡山一抹青:望着家乡的山,只有一片青色。 霎时风雨暗前汀:突然间,风雨交加,昏暗了前方的渡口。 天公也似人哀怨:就像天公也有人一样的哀愁和怨恨。 每到斜阳一泪零:每当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郢所作的《暮秋山行》。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
【注释】 瞥:一作“忽”。清减:形容消瘦。花影长廊瞥见时:在花影摇曳的长廊上忽然看到你。 双鬓淡烟双袖泪:双鬓如烟雾般苍白,双袖如水般流淌着泪水。 偎人:依偎在人身旁。刚道:方才说。莫相思:别想念我。 【赏析】 这首词的上阕写闺妇乍见所思之人而惊喜交集,下阕则以婉曲之笔表达对所思人的眷恋和相思之情。 起句「别来清减转多姿」,是说自从离别以来,她的身体日渐消瘦,但容貌却更加妩媚动人了
《咏史三首其二》是一首出自清代诗人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注释和赏析: 诗的原文如下: 冠剑纷纭出石城,偏从佳客问分明。 只应不避兰成妒,历历莺啼说太清。 是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句解释: - “冠剑纷纭出石城”:描述了一群身穿华丽服饰的人从石头城(古代城池)中走出,冠剑指的是他们佩戴的帽子和剑。 - “偏从佳客问分明”:表示这群人中有谁是值得询问的人。 - “只应不避兰成妒”
【注释】 效元相体:指模仿宋代词人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的“梨花淡白片,柳丝嫩绿烟。”的写法。元相:宋代官名,此处泛指宋词。 双文:即“双鬟”,指古代妇女的发髻。 断红蛾绿:形容颜色鲜明艳丽。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上阕写梨花,下阕借梨花以喻佳人,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梨花的洁白和娇艳,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上阕写梨花。开头二句用“淡淡”二字点明梨花的颜色
注释: 爱弄黄金佛手香,不因清啭不轻尝。 从今夺取春莺舌,只辨双柑听绕梁。 译文: 喜欢玩弄那金灿灿的佛手香,不是因为它的清鸣就不轻易品尝。 从今以后我要夺去黄莺的舌头,只凭那阵阵香气就能分辨出是哪种柑橘。 赏析: 《吴行纪事》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佛手和柑橘,赞美了它们的独特之处。 首联“爱弄黄金佛手香,不因清啭不轻尝”,诗人以佛手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佛手的喜爱之情。佛手是一种珍贵的香料植物
注释: 忆别江皋酒半酣:回忆在江边分别时,我喝得大醉。 病身全似再眠蚕:我的病身就像正在睡觉的蚕,已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 维摩斗室经旬掩:维摩诘在斗室中经过十天闭门不出。 愿接枚生一快谈:希望能听到枚乘的畅谈。 赏析: 《病中柬友》是唐朝诗人李涉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在因病在家休养期间写给朋友的信。 "忆别江皋酒半酣,病身全似再眠蚕",首句“忆别江皋酒半酣”点出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情景
【注释】 珍重:珍惜。怜才:怜惜有才华的人。此别:这次分别。应须:应当。夜台:墓穴,借指墓地。中道:中途,半途。相抛:相互抛弃。悲复愧:既悲哀又惭愧。几时还望:什么时候能再次看望。望:看望。墓田:墓园。来:来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时所写。 首句“死别三年珍重感怜才”,是说朋友已去,自己则因怀念而感到伤感。珍重,是珍惜的意思。怜才,就是怜惜有才能的人。 “此别应须到夜台”,意思是说
注释: 崚嶒:高峻的样子。石路:山路上石头铺成的路面。悯(mǐn):怜悯,同情。羸(léi)形:瘦弱的身形。万斛:形容忧愁之多。无由:没有办法。何如:怎么样。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的心境。他看到崎岖不平的山路和瘦弱的自己,感到十分怜悯和同情。然而,他又感叹自己的忧愁实在太多,无法减轻。这种心情让他感到无比沉重。然而,他也明白,尽管他的忧愁很多,但他并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减轻它
咏史三首其二 花颜玉带拥高城,迢递情人到楚荆。 此日清油开别榻,不知传酒属何人。 注释: - 花颜玉带: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佩戴着华丽的饰品。 - 高城:形容地势或建筑高大雄伟。 - 迢递:形容距离遥远。 - 情人:指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 楚荆:古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楚国或荆国等地。 - 清油:古代的照明燃料,如蜡烛等。 - 别榻:指客人的专用床铺。 - 何人:疑问词,表示不确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