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泓
【注释】 1. 述妇:妻子。文茵:文彩绣制的垫席,喻指卧榻。龙脑:一种香料名,这里指麝香。 2. 睡来闻:睡梦中闻到。 3. 懒著前春:不想过去春天时穿。著,穿、戴。前春,指去年的春天,意指上一年春天时穿。 4. 染麝裙:穿上麝香裙子。染,穿着。 5. 谁识病来颠倒想:有谁能懂得疾病到来时思想变得颠倒? 6. 爱香人:喜爱香气的人。 7. 怕香熏:厌恶香气。 【赏析】
【注释】 述妇病怀:妻子生病,丈夫怀念她。 银叶镇心惊:用银叶来压住心口,使心不惊悸。银叶,指银饰。 侍女床前不敢行:女仆在床前不敢走动。侍女,指贴身的婢女。 无奈药炉初欲沸:药炉里的药水刚开始沸腾。 梦中已作殷雷声:梦里已经听到殷雷般的声音。殷雷声,形容雷声很大。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的妻子因病卧床不起,诗人日夜思念她,但又不能亲自照顾她。他在药炉旁煎煮中药,药液即将熬好的时候
诗句: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忽然省得钟情句,不辨花丛却辨香 1. 译文与注释: - 翻译:我尝试穿上华丽的妆容,但难以辨认自己的模样。突然,我意识到了钟爱的诗句,不再分心于花丛,而是闻到了香气。 - 注释:此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灯会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她在华丽妆容下的孤独和对真爱的渴望。 -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灯会的场景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寂寞
注释:妻子生病我心忧,身体也消瘦如骨。玩乐冰天时总感到空虚。春天到来泪水如泉涌,肺病只有泪可以治疗。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病妇愁怀之苦。“消渴还愁骨亦消”,意思是说,妻子患病后,自己也消瘦,好像连骨头都跟着瘦了。“玩冰衔玉”是说,妻子在病中,仍不忘娱乐,像冰一样透明、玉一般晶莹剔透。然而“总无憀(kui)”,即没有心情。这两句写诗人与妻子共同的苦恼和忧愁。 后两句写病妇因流泪而痊愈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帘外晴阴几番探,侍儿犹恐意难堪。 残雪消还喜今朝尚十三(注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彦泓所作《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全诗共十二句,分为八行。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赏析: - “帘外晴阴几遍探”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时分,多次推开窗帘,观察外面的天气变化的情景。晴空与阴雨的反复交替,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关注。 -
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 忽然省得钟情句,不辨花丛却辨香。 诗词解析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欲换明妆自忖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妆容,以更好地融入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自忖量”表明诗人在做出改变时,深思熟虑,考虑周到。 - “莫教难认暗衣裳”意味着诗人可能担心自己的装扮太过醒目,难以融入周围环境。这里的“暗衣裳”可能指的是较为朴素的着装
```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风透珠灯蜡泪流,隔街笙鼓送人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春夜的灯会,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转与消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风透珠灯蜡泪流”:描述夜晚微风吹过,珠灯摇曳,烛泪滴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珠灯作为古代元宵节常见的装饰,象征着节日的喜悦与热闹。然而,当风轻轻拂动时
旧曲厌来不耐听,竹棚花火太因仍。 新春小院添春意,刮骨盐声蛤月灯。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旧曲厌来不耐听”: - 表达了对旧日歌曲的不再感兴趣和不耐烦。这里的“旧曲”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乐曲或歌曲,而“厌来”则表明了对这些曲目的厌倦或不满。这种情感可能源于对新音乐的追求或对传统音乐形式的一种审美疲劳。 2. “竹棚花火太因仍”: -
和孝仪看灯词十二首 紫姑陈情 心期遂春 1. 诗句解读 - 丹诚默向紫姑陈: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与虔诚,以期心愿得成。 - 可得心期遂此春:寓意在春天能实现所愿,心情愉悦。 - 陵谷沧桑终日事:形容世事变幻莫测,终日忙碌不已。 - 不堪长作意中人:指难以长久成为心仪的对象,情感无奈。 2. 译文对比 - 原诗:“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忽然省得钟情句,不辨花丛却辨香。” - 译文
注释: 1. 闷拈叶子:指无聊时拿叶子在手中把玩。 2. 双银约指宽:指戒指的两环宽得象银子一样,暗示自己已经订婚。 3. 阿母:婆婆。 4. 脱将:摆脱掉。 5. 跳脱:指首饰。 6. 觅人看:意思是要找一个人来给自己挑选首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妻子对自己丈夫不关心、不理解的怨言。妻子因为生病而心情郁闷,所以拿叶子玩耍以解闷,但却发现戒指变宽了,意味着自己已经被未婚夫订下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