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处玄
【注释】: 1. 蓦山溪:词牌名。 2. 七旬相近:七十岁左右的人,年岁已近。 3. 世梦几时休:世间的梦幻何时能停息? 4. 道德修:修行道德。 5. 胜争薄利:追求胜利和利益。 6. 恩山爱海:比喻恩情如山高似海深。 7. 火院镇烧身:指修炼道家法术,使身体得到净化。 8. 闻身健,觅清凉:听说身体强壮,就去寻找清凉的地方。 9. 三教:儒、释(佛)、道三家。 10. 达理妙通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注意答题的格式,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关键词语概括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主题。 “玉峰顶上,知有田三段”的意思是在玉峰顶上,知道有三块田。这两句写诗人所处之地地势高,视野开阔。“壬润长黄芽,便万斛珠酬弗换”的意思是在壬日润泽之时
【注释】 ①石崇贵富:晋朝石崇曾与王恺争豪,用蜡烛作柴烧火。 ②阆苑蓬山:神仙居所。 【赏析】 《酹江月》是一首词。上片写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下片以“石火光阴”、“浮沤生灭”等比喻来强调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及时行乐的渴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逐句翻译,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诗歌的情感;最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本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诗人在《水调歌头》中借中秋明月之景表达人生无常、世事沧桑之感,而在《武陵春》里,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以及人世之乐的热爱之情。 武陵春 遥望崓山山正好,莹莹正芬芳。佳节春温春昼长
【赏析】 《蓦山溪·人间华丽》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描写了人间繁华,下阕则描绘出超脱尘世,与道同归的仙境。全词以“人间华丽”起头,写人间繁华如烛,转眼成空,接着写“灵峰霞洞”,四时不知秋冷,最后写到“炼出九霄身”“升入大罗天”,写出了神仙的超然物外、长生不老。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 人间华丽:世间繁华。 恰似风前烛:如同风中的蜡烛一样。 万事转头空,世外隐
【注释】 王徐道友,今日重相别。甚日再相逢,到来岁、新秋重歇。 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且暂坐,意休忙,乌兔生还灭。 人间宠辱,辱似圆光缺。少喜虑多忧,想憎爱、是非慵说。天元将尽,奉劝速修真,游洞府,隐松峰,无事看庄列。 【赏析】 词的上阕开头二句即点出送别之意。“重相别”,言与王徐道友分别之后,又逢此际,再次分手。“来年”二字,表明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着离别之期将近。“一年一到,百载几番来”
行香子 金鼎生光。常爇真香。宝瓶花、四序芬芳。虚空贤圣,咫尺西方。上敬三清,明三耀,悟三皇。 上古人淳,厚实佳祥。性通天、与道无妨。暗行平等,柔胜刚强。意似仙真,全仙行,住仙乡。 注释: 1. 金鼎生光:金鼎发出的光芒。金鼎,指道教中的炼丹炉,通常用金属制作,象征着道家的修炼和长生不老。光,在这里指的是光芒,表示炼丹炉发出的光芒。 2. 常爇真香:经常点燃真正的香。爇,意为燃烧;真香
满庭芳·赞道释寄助缘庐公武德 释氏禅宗,老君道祖,吕钟海蟾明天。重阳立教,东海阐良缘。唯度丘刘谭马,分异□、王郝先传。将来去,十洲仙会,霞友性团圆。 成仙。非难易,行修八百,功了三千。待天书紫诏,性命完全。要出阳阴之壳,常无染、万物无愆。真了了,龟蛇蟠绕,阴尽去朝元。 注释:赞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释氏禅宗,老君道祖,吕钟海蟾明天。重阳立教,东海阐良缘。指释迦牟尼和老子。丘刘谭马
【赏析】: 《满庭芳·攒三拆字》是一首咏物词。作者以“三”为题,寓意着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全词通过描写铅汞的生成和铅汞的消失的过程,表达了对天地人和的向往。 冯疃(féng tuán):地名。仙住:神仙居住的地方。 铅汞成形:指铅汞化合成丹药。铅汞,古代炼丹家认为金丹由水银与真阴组成,故称水银为“汞”。 罪尽,神气自然灵:意为罪恶已消,自然灵验。 天明万象:指天开明时,万物显现。 地渊
寸明,真灵通慧,无挂碍清凉。 华混世,人笑似风狂。 祖丘刘谭马,消灭、万虑俱忘。 猿住,通道德,岂肯外昭彰。 注释:寸明(指修行者),真是灵通智慧,没有牵挂和障碍而感到清凉。华混世,人们嘲笑他像风一样狂妄。祖丘刘谭马(古代四大贤人:祖丘明、刘安、谭嗣同、马一浮),他们都被消除了所有的忧虑和烦恼。猿住,修行者通过修炼达到了道的境界,不再受外界的干扰。通道德,修行者追求的是内在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