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居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他秋日读书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 - 关键词: 礼吾、地僻、聚儒衣 - 注释: “礼吾”指的是“我”,表示作者自己。“地僻”指地方偏僻。“聚儒衣”则是指聚集在一起穿儒服。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偏远地区居住并穿着儒服的感慨。 第二句: - 关键词: 三尺丝桐 - 注释: 三尺是指长度单位,这里指的是琴的长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型包括内容、主旨概括,思想情感分析,手法技巧鉴赏,语言风格赏析,考核范围是古代诗文。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逐联逐句地进行分析、解读;最后再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注释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仔细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书写规范。 “静对遗经玩困亨,忧勤重悯四三生”
【注释】 观易偶成:观察《周易》时偶然得到的感悟。 阴阳消长不停机,在我何常无定规。 否极中间存大用,遁临已上识先几。 尧夫因甚怕处盛,正叔如何善救危。 幸有羲周精蕴在,安身不必打乖诗。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言志的小令,全篇以《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作比兴,寓意人生之境遇与变化。首二句以《易经》之理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后二句则从《周易》中提炼出的人生哲学启示。 第一段
【注释】 1. 南谷:指隐居的地方。考槃(pán):《诗经·小雅》中有“考槃在阿,爰居爰处”之句。《诗序》以为文王所为。后以“考槃”为隐者之称。 2. 琴书:指书籍与琴瑟。 3. 考槃:即考盘,指山间水边幽深之所。 4. 茅舍:简陋的房屋。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5. 地炉:地下的火炉。松火:松木燃烧的火堆。 6. 数竿瘦竹:几株瘦弱的竹子。寒梅:冬春季节盛开的梅花。 7. 山人:隐士。逸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之奇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夜雨山窗梦不成,细思旧业转惺惺。 注释:在夜雨中,我坐在山窗前,无法入睡,于是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因为无法入睡而陷入沉思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担忧。 2.
诗句释义: 1. 闲中寓意:此为诗题,意指在悠闲之中寻找深意。 2. 门外青山拂翠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色,青山如翠烟般环绕在门外,给人一种幽静、清新的感觉。 3. 野堂人事总萧然:野堂,指野外的居所,这里可能是指隐居生活。萧然,形容事物萧条、凄凉的状态。整句表达了隐居生活中人世间的纷扰已经消失,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自然。 4. 案头旧典两三帙:案头,指的是放置书籍和文稿的地方。旧典
《夏日即事》 槐柳阴阴满户庭,画帘高卷午风轻。 数篇书卷前贤业,一曲瑶琴太古情。 心在静时无杂扰,事当几处最分明。 从来实行难充溢,只恐虚名误此生。 注释: - 槐柳阴阴满户庭:槐树和柳树的树荫遮住了整个庭院。 - 画帘高卷午风轻:高高的窗帘被拉开,午后微风轻轻吹过。 - 数篇书卷前贤业:翻阅着几本书籍,思考前人的成就和事迹。 - 一曲瑶琴太古情:弹奏着一曲悠扬的瑶琴,抒发着古代的情感。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碧峰书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碧霄峰下构幽斋,中寓琴书惬素怀。 碧霄峰下建造了一座幽静的书房,里面摆放着琴和书,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信是心虚涵万理,更欣地僻绝纤埃。 我相信只要心志虚明(即不偏私、无所执滞),就能包容万物的道理;更欣喜的是这个地方远离尘嚣,没有纤尘。 蓁芜径路由斯辟,圣学门庭自此开。 这里开辟出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圣学的门庭也从这里开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倦后偶成》的诗句和译文。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 工夫未至力先疲,才罢吾伊细咏诗。 - 注释: “工夫”是指用功或努力。“力先疲”意味着即使还没到应有的成果,就已经感到非常疲惫。“才罢”表示刚结束。“吾伊”可能指某个人。“细咏诗”表示细致地吟诵诗歌。 - 译文: 尽管还没到该有的成果,就感到已经非常疲倦了。刚结束了吟诵,我就开始感到疲劳。 第二句: 暂借馀闲养情性
【注释】 菾(ěi)操:指孔子,以“孔子”自比。 遗编:孔子晚年所著《论语》的初定版本。 踏遍:走遍。 教雨:教育之雨,喻教化之恩。 群黎:百姓;黎民。 真腴(yú):天然肥美。此指土地肥沃,出产丰富。 肯:岂肯,怎能。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的前四句是说诗人像孔子一样,在山水间游历,在青山绿水中看石泉,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优美。中间八句则写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到处绿树成荫,水满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