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 第一句 > “三春不识桃李面,四月无莺但老鸦。” - 注释: 桃花和李花在春天盛开,而此时作者对这两种花的面貌毫无感知。四月份没有黄莺(莺啼),只有乌鸦(乌鸦)。 - 赏析: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里常见的植物和鸟类,但在作者的眼里,这些美丽的景象都显得陌生。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心情。 第二句 > “谁料浮休痴处士,下车先看牡丹花。” -
【注释】 圆觉院:寺院名。杜鹃:一种鸟类,常在春末夏初鸣叫。这里借指杜鹃花。 秦川:关中平原,泛指中国西北地区。楚天:指南楚国的地域,也泛指中国的南方。 “血色山花”:指杜鹃花。 “谢汝慇勤苦相劝”:你殷勤地劝说我。 “倦客”:疲倦之客,诗人自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罢官回乡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句描绘了一幅关中平原辽阔、楚天辽阔的景象;次句则描绘了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 其一”是唐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全诗如下: 世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 释义:世界上有多少不平之事,但都被同州的人们用来观赏华山。 译文:世界上有多少不平之事,但都被同州的人们用来观赏华山。 注释:华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南。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另一句的解读:“我到左冯今几月
【注释】 道中:在路途中。相和:相互应和,即蛙鸣声。疏萤:稀疏的萤火虫,古人认为它们发出微弱的光,能照亮道路,故称“疏萤”。彻夜:整夜到天亮。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时听到青蛙叫声的情景。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听到蛙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感受;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因听蛙而引起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喜爱。 首句“一夜蛙声不暂停”
注释:绣鹤竹,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 好客精神来万里,此君风格耸双枝。 丹青绝笔真难得,不似佳人粉锦时。 释义:你拥有如此好客的精神,跨越万里而来,这竹子的独特风格令人瞩目。它的坚韧和挺拔如同你的品格,令人敬仰。 丹青绝笔真难得,不似佳人粉锦时。 译文:你用丹青描绘的竹子,真是难得一见,它的颜色如美女的粉红锦袍般绚烂。这里的“丹青”是指绘画用的朱红色颜料,而“绝笔”则是指最好的作品或最高的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篇把握诗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牡丹”是这首诗的标题,全诗围绕“赏牡丹”和“泪洒阑干”展开。前两句写去年春天,在岐路旁看到满院的笙歌和盛开的花朵,感到十分欣慰。后两句写今年春天,在杜陵看到千万朵盛开的牡丹花,却垂着眼泪,流到栏杆旁边。 第一句“去年岐路遇春残”,意思是:前年春天我经过岐山时,看到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这里运用了倒装手法,把时间放到了前面
【注释】: ①云阳:地名。初献:初献礼,古代祭祀时的一种礼节。满筠笼:满筠笼的樱桃。筠为竹名,这里借指竹笼。②黄蜡:蜡烛。新衣:新做成的衣服。半红:一半红色,一半白色。③岭边:山岭旁。空对酒:独对酒杯,形容孤寂无聊。④秦中:指陕西。⑤“偷”字下有“将”字。泪眼:眼泪汪汪的眼睛。望秦中:望着远方的故乡。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期间,通过描写一个孤独失意者在异乡的所见所感
【注释】 移岳州去房陵道:从岳州(今湖南岳阳)到房陵(今四川广元一带),是一条山间小道。见:看见。马息山:即马鬃岭,在今四川绵阳附近。见:见到。群仙会处:即神仙聚会之地。锦屏:指屏风,这里代指花的艳丽。天寒日晚行人绝:天气寒冷,太阳落山后行人断绝。自落自开还自香:海棠花不依赖外力,自己开放、凋谢,自己散发出芳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马鬃岭南行路上所见美景及感受。诗的前四句写景
【注释】 木香:一种香草。花:指木香花。其一:第一首,此处泛指第一首诗。离披:散乱不整的样子。莫折长枝折短枝:不要去折断枝条,以免影响花期。临风三嗅寄相思:站在风中闻着花香寄托对远方人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全诗通过描写木香花的形态与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 一开头,诗人就写了一株木香花,“庭前一架已离披”,这株木香花在庭院之前已经长得有些凌乱,没有形成整齐的模样
诗句释义与注释: - 石楠:一种常绿植物。 - 六代:泛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这里可能是指从唐朝到宋朝的时间跨度。 - 乔楠:高大的树木。二百龄:即二百年,表示时间长。 - 分柯:树枝分开(比喻事物分支)。有异枝生:出现了新的分支或生长点。 - 孤根:树根孤立。自合藏幽处:独自隐藏在幽静的地方。 - 瑞子:吉祥的事物。何期应太平:期望和平的到来。 译文: 石楠树历经六代,已有两百年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