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度秦岭 狗日去中山,春尽抵冯翊。 注释:用狗日比喻离开中山国,春天已经过去到达冯翊。 译文:离开中山国,春天已经过去到达冯翊。 赏析:诗中的“狗日”是诗人对离开中山国的一种自嘲或讥讽,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闰晦适石城,发轸蒙再谪。 注释:闰月晦日(即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到达石城,出发时再次被贬。 译文:在闰月晦日到达石城,出发时再一次被贬。 赏析
木瓜其二 商州楚地户,宛在江汉偏。 草木已渐包,果实尤可怜。 木瓜大如拳,橙橘家家悬。 隔崖有宿叶,黄紫凝霜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木瓜》之一。诗中描述了商州的山水美景和当地的民风民俗,展现了商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首联“商州楚地户,宛在江汉偏。”描绘了商州楚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这句诗通过“宛在江汉偏”表达了商州地势险要、风景优美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商州的地理位置与长江
温泉 华清宫的地势高峻,下面是清凉宜人的温泉。 绣岭环绕着千门万户,玉莲喷发出九朵花蕊。 第一名御汤是皇家最珍贵的浴池,第二级沐浴妃子的宫殿也值得称道。 从上面傍依着诸王,下面则是卫士守卫的地方。 淙淙的泉水流过三十六座亭台,有的分列有的并排,十分整齐。 每年十月初一的时候,仙人的杖常在这里停留。 楼头上羯鼓停止了演奏,殿上的霓裳羽衣舞也结束了。 经过三百年的尘土覆盖
【注释】 1. 北湖:在今湖南郴州北。 2. 泛空明:指湖水波光粼粼,如镜一般明亮。 3. 沧渚:即苍石山的南面,有水的地方叫渚,这里指苍石山的南面。 4. 篙师:撑船的人,楫:船上用来划水的桨。 5. 宛转:曲折回旋的样子。 6. 绝巘:高峻的山峰。 7. 长烟: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曳:拖,轻素:白色的云气。 8. 山明:指远望苍石山上的松树。 9. 湖闇(àn):水面昏暗,兼云雾:同时有雾气
诗中描述了五位志同道合的君子,他们在清汴河边同日遇难的情形,以及他们对于身后名声的看法。这首诗通过描绘五王庙的景象和五位君子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信仰的赞美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清汴河边五君子:指五位志同道合的人,在清汴河边共同遭遇不幸。 2. 身遏横流同日死:五位君子在同一天遭遇横流(比喻乱世或灾难),一同死去。 3. 火炎曾是及池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李杰出帅湖南乞由邵阳拜松楸上可其请 春来汴水带冰流,先送湖南第一州。 旧置义庄赒族党,新持使节拜松楸。 清湘楼晚晖金上,明月池开衣锦游。 注释:汴水:指汴河,古时黄河在河南、安徽境内的一段,称为汴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清湘楼: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南面湘江之滨的长空楼,相传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建。衣锦游:指游览胜地。 赏析
诗句 1. 望行人 - 关键词:行人 - 释义:这里指远行的人。在古诗中,“行人”通常指行者、游子或远方来客。他们常常因为某种原因而离开家乡,踏上旅途。 - 赏析:“行人”一词在诗歌中常用以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可能正在经历一段孤独或别离的旅程。 2. 登高恨不高 - 关键词:高 - 释义:指登上高山。在古代诗文中,登高往往象征着超越世俗、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
腊雪称为瑞,初春又不同。 月藏灯市底,云泛彩山中。 洒面犹堪数,连宵势莫穷。 催花萦小槛,引絮舞低空。 三径从谁扫,千门倏自通。 䙰褷消酒力,料峭却东风。 阔雍平戎幕,孤撑访戴篷。 岂期麟趾客,并舍虎门东。 郢国歌难和,梁园赋易工。 何人知帝力,鼓腹颂清衷。 注释: 1. 腊雪称为瑞 - 腊月的雪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2. 初春又不同 - 春天的开始与腊月的雪有着不同的景象。 3. 月藏灯市底
【注释】 燕山:今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秋更好:秋天景色更好。况复值新晴:何况又是晴朗的天气呢。径:小道。幽花闹:幽静的花盛开。晚瀑明:傍晚的瀑布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寺危迂路入:山路险峻迂回,可以进入寺庙。水漫信船行:水流湍急,船只无法行驶。尝栗皱初破:品尝栗子时,栗子的外壳因水分而变得皱缩。开梨颊未赪(qīng):切开的梨子颜色尚未变红。松萝扶斗上:松树和藤萝缠绕在北斗星旁边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洪泽口夜泊时所见所感的诗。 首句“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是说诗人为了赶路,选择了行船的方式。接着“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描述了诗人在下龟山时的舟行状态,篙子参差不齐。然后诗人在夜晚来到洪泽口,“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表达了对旅途中失去方向的担忧。 接下来两句“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反映了诗人面对长淮的风浪,感到忧虑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