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诗句输出: 江上秋风九日寒,故人樽酒暂相欢。 译文输出: 江上秋风飒爽,九月天气寒冷,我们的朋友举杯共饮,暂时忘却了离别的忧愁。 注释输出: - 元丰癸亥秋季赴官郴岭舣舟樊口与潘彦明范亨父以小艇过吉阳寺是日大风雨雪:指的是在元丰癸亥年的秋季,诗人因公务前往郴州岭南的一个小港口停留,与友人潘彦明、范亨父一起乘坐小船经过位于吉阳寺附近的吉阳寺,当天却遭遇了一场大风和大雨。 赏析输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水墨屏风远近开,人烟隐映水环回。 - 注释:水墨画风格的屏风在室内展开,远处和近处都展现出美丽的景色,周围是环绕的水面,人们的影子倒映其中。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通过“水墨屏风”这一意象,诗人展现了一种淡雅而含蓄的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种韵味和意境。 2. 何人学得愚公术,故意移将灞浐来。 - 注释:有人模仿愚公移山的精神
注释: 书陈副省卷:把陈子昂写的《修竹赋》送给陈副省。 乃翁:你的祖父。 能继辋川吟:你能够继承陈子昂的辋川咏物诗的风格。 零落传家得至今:这首诗传到你家,已经过了很长时间。 贫贱莫量陈孺子:不要小看贫困和卑贱的人,他们是陈子昂笔下的知音。 与人千古作知音:与这样的人成为知音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辈的敬仰之情。他赞扬了陈子昂的才华和他的作品
【注释】 杜城:即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茅斋:简陋的草屋。长招:久留。湘水魂:指湘水的清流和山峦。陆居:居住在陆地上。舟无水:指没有渡船。安知:怎么知道。却返:反而返回。杜陵村:指长安附近的杜陵区。陆居无屋:住在陆地上却连一座房子也没有。坐看:静观。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南面。飞白云:形容云朵在天空中自由飘荡。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期间写的组诗《杜城茅斋二首》的第一首。
注释: 仆射陂,水边小陂,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 陂头下马问渔者,欲买鲜鳞充晚庖:在水边的一个小池塘边停下车,向打鱼的人打听情况,想买到新鲜的鱼来作为晚餐的菜肴。 鲜鳞,新鲜的鱼。庖,古代指厨子做饭的地方。 昨夜北风起,水面合:昨天晚上北风吹起来,水面上结冰了。 不禁,禁不住。杨柳,柳树。苞(bāo),包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过故人庄》。这是一首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生活的田园诗
注释:均州南川春日三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组诗。 宦名生事日悠悠,问道参禅已白头。 注释:在宦海中生活,每天都是忙碌的事情,我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已经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生活,决定去参禅修行,以求解脱。 自笑攀缘犹未断,每逢佳处即迟留。 注释:看到美丽的风景,我总是停留下来欣赏,感叹自己还是放不下世俗的羁绊,未能完全摆脱尘世的烦恼
下滩二绝句 江风淅淅似相催,绿竹丹枫去又来。 任使云帆能破浪,不知归客已心灰。 注释: 下滩二绝句:这是张舜民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风淅淅似相催:江边的风轻轻吹拂,仿佛在催促着什么。 绿竹丹枫去又来:绿色的竹子和红色的枫叶随风摇曳,它们似乎来来回回地飘动。 任使云帆能破浪:即使有如云朵般的帆船能冲破海浪。 不知归客已心灰:但那些归来的游子已经心灰意冷,不再满怀希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寒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结合注释和译文以及写作背景等进行赏析。本诗首联描写了薄台秋色,颔联写诗人在薄台所观之景;颈联写诗人所见之景,尾韵点明主题。 【答案】 薄台(薄州台) 屈曲清溪十里长,净涵天影与秋光。 此行却在樊川尾,稻熟鱼肥柿子黄。 译文:薄州的台地,弯弯曲曲的溪流蜿蜒延伸十里
第一首 多谢村人亮素贫,墙垣虽设不关门。 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 注释:我感谢这位村人,尽管他家境清贫,但是他却毫不吝啬地与大家分享他的财富,即使是篱笆围墙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却并不关着门。我在简陋的茅屋小亭中,端起一杯稀薄的藜粥,静静地躺着,欣赏那远处的青山和飘动的白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村人虽然家境清贫,但仍然慷慨大方,乐于分享的精神风貌。他不仅与村民分享自己的财富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鉴赏诗歌要从内容、主题、写作手法、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百尺桅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的意思是:高耸的桅杆上挂的是一只乌鸦,一声号子能激起千军万马。一个打鼓,百人响应,千军万马齐动。“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的意思是:不如我们这些江南人即将远走他乡,叫童儿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