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注释】 下滩:指江河下游的浅滩。二绝句:诗中每两句为一首,故称“绝句”。 下得寒滩水漫流,山平水远更清幽。 ——第一句写江水在寒滩上漫流,第二句写江面宽阔,景色清幽。 几何舟楫随风去,唯有渔人得自由。 ——第三句写随波逐流的船儿,随着风向漂去,第四句写只有打鱼的人才有自由。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江景和渔民生活的七言绝句组诗。第一、二两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上风光图:江水在冬日的寒滩上漫流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即可。“何事今宵动所思”,诗人在元夕佳节之时,独居深室,心中不由想起了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此欢常与少年期”,往日欢乐常常和少年时期一起回忆;“莫疑杜甫吟兼哭,为忆开元最盛时”,不要怀疑杜甫的《春望》中既有悲情又有哀愁,这是诗人怀念唐朝开元盛世时的欢乐。 【答案】 ①今夜独自思念什么
【注释】 长干寺:地名,今南京市秦淮区长干路。刘宫苑:即刘宋王朝的皇宫,在今南京城东南。枯木:指人死了。死灰:指心灰意懒。雨花台: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郊,相传是南朝梁武帝所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刘宋王朝灭亡后的情景的描写和感叹。 首联“长干寺同刘宫苑浴”,意思是说长干寺里的人看着刘宫苑的人洗澡,就像看到一棵枯树一样,毫无生气。这里的“枯木”是比喻,用来形容那些像枯死的树那样毫无生气的人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述了诗人登上慈恩塔观赏南山的景象。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登楼 繁华盖尽一时间,烟雨蒙蒙气象闲。 - 繁华盖尽一时间:形容城市的繁华景象很快就消失了。 - 烟雨蒙蒙气象闲:描述天空中烟雾蒙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今日登临何所似,慈恩塔上望南山。 - 今日登临何所似:今天登高远眺有何感想? - 慈恩塔上望南山:在慈恩塔上眺望南方的山脉。 赏析:
【注释】 黄道:古代称正月和七月为黄道月。这里指农历的正月和七月。 木海亭:位于望子岭上的亭台。 隐者:指隐居在深山中的志士。 幽谷:深山中幽静的地方。 鹤版徵书:指诏书,征召贤能之士的诏令。 【赏析】 《望子岭梅花方开用黄道韵》,是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描写了望子岭梅花盛开、风景优美的景象,五、六句描绘了隐士归隐深山的情景,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贤才被征召的盛况。全诗语言简练
诗句解析: 1. 南归早发柳湖:这句描述了诗人一大早从柳湖出发,准备向南返回的场景。"南归"指的是返回南方的家乡或故乡。而“早发”则表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很早,可能是为了避开人流或者有其他原因。“柳湖”可能是诗人出发地点的一个自然特征或地名。 2. 残月光中强揽衣:这里的“残月”可能指代夜幕即将散去的月亮,意味着天色将明。而“强揽衣”可能描述的是诗人努力抓住衣物以抵御清晨的微凉
注释: 关头:指山口,关口。日落薄衣襟:天黑了,衣衫单薄。 丛芦:丛生的芦苇。拥鼻吟:低头吟咏。 尘土十年缠马足:形容仕途坎坷,十年间奔波劳顿。 只凭双鬓照归心:只有双鬓映照着归乡的心志。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发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抒情之作。诗人在题写这首诗时,正值秋天,关山路口的日落时分,寒风中,他身着单薄的衣衫,面对丛生的芦苇,低头吟咏。诗人感叹自己十年来官场上的奔波劳顿,只有双鬓斑白
【注释】 端:正。凤楼:指皇宫中的高楼。南畔:南方,指皇宫的南面。彩为山:彩色像山一样堆砌。百戏:各种戏剧。奉:供奉、献上。帝筵:帝王宴席。侍臣:大臣。偏赐酒:特别赐给酒。当时一国:当时的整个国家。梦钧天:幻想天宫。钧天:神话传说中的天帝居住之处。 译文: 凤凰楼上的南边,用五彩装点成一座座高山,各种戏剧年年供奉在皇帝的宴席上。不仅仅是大臣,连普通侍臣也得到皇帝特别的赏赐
【注释】: 十二门——指唐代长安城的十二座城门。端居——指在长安城内的宅邸中闲居。感事——因时事而感慨。四绝句——这是组诗中的第四首。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端居——指在长安城内的宅邸中闲居。感事——因时事而感慨。 【赏析】: 《元夕》是一首写元宵节繁华夜景、抒发盛唐盛世之慨的七言绝句。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前两句描绘了长安城元宵夜晚的景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注释】 珠帘:用珍珠串成的帘子。 玲珑:精巧细致。 白鹤仙人:道教传说中的神仙,这里指代诗人。 命宴:邀请宴会。 鸣鞘声落九霄中:形容声音高远宏亮,好像从天而降。 【赏析】 这首诗是元夕(元宵节)的诗篇。首句写自己独居时,在珠帘前见到一位仙家。次句写“我”与仙家有往来。三、四两句写在元夕之夜,神仙又来邀作者参加宴席,并吟诵诗词。五、六句写神仙吟诵的诗作,声音高亢洪亮,如同天上的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