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民
诗句:芝兰虽好忌当门,何况庭前恶土墩。 译文: 芝兰花虽然美好,但最好放在庭院的一边,避免被大门阻挡。更何况,庭院前的这棵恶树墩,实在难以忍受。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画面:庭院里,原本芬芳的芝兰被一棵高大的树遮挡,形成了一个不和谐的背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不协调事物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环境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诗句:畚锸才兴双剑出,狐狸尽去老松蹲。
萤 江皋的萤火在夜晚仍然闪耀,它还能穿透窗帘夜点衣。 只取那见时增加的意思,莫嫌它的生处太卑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逐句释义: 1. 第一句“江皋的萤火在夜晚仍然闪耀”,描绘了萤火虫在江边夜空中闪烁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2. 第二句“它还能在夜间穿帘夜点衣”,形象地描绘了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的轻盈和优雅。 3.
【注释】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唐·杜甫,公家无补只劳形。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 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只劳形。——听说京城太辛苦了,为国家效力却无用。 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想到自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心里就高兴,看到家乡的山山水水也感到欣慰。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注释】: 憧憧大道两京来,千骑东方最上才。 千骑东方:一千骑兵,是东边的一支精锐部队。最上:最高、最好。 岂有甘棠存故国,空馀河水绕行台。 甘棠:指周初召公奭(shì)所栽的棠树,后人用来比喻贤臣,也指召公庙。 行台:古代帝王出行时所建的临时性建筑,这里指郑平叔的住所。 松筠寂寂徵君宅,箫鼓匆匆过客杯。 徵君:古时候称有德之人或隐士。 萧鼓:指乐器箫和鼓,这里指郑平叔的住所。 九陌风尘归未得
【注释】 1. 使节:指出使的人。朱轩:古代官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君家:指孙郎中之家。小状元:指孙郎中的家族中出了一个状元。 2. 官资如令祖:指孙郎中的父亲或祖父曾任高官。 3. 学术付贤孙:指孙郎中继承父辈的学问和品德,成为一代贤人。 4. 上供:指官府向皇帝供奉粮食。旋:随即。捣:舂米。新禾米:刚收获的新米。 5. 行部:出行巡视。时惊旧水痕:指孙郎中到任后发现家乡的水文地理有变化
【注释】 丛台:即漳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北。荆棘:丛生杂树。芃芃:草木茂盛的样子。 百尺堆:指丛台的高峻。雨中:雨后。明灭:忽明忽暗。 门外:指从丛台望出去的景色。青山:代指丛台附近的山,去又来:形容山峦重迭回环,时隐时现,如人往来不定。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意思是说,我在这里歌啸自娱,任凭后人评说,与自己无关。 靓妆袨服寻为土:指美女的盛装,被风吹去化为尘土。 不似昆明堑劫灰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首 忆昔垂髫里闬间,披云常睹一峰巑。 1. 忆昔垂髫(yì shǐ chí tóu):回忆起年少时期。 2. 里闬(hàn)间:家乡或旧时邻里之间。 3. 披云(pī yún):形容云雾缭绕、高远。 4. 常睹(cháng dǔ):经常看到。 5. 一峰巑(jù):指山峰陡峭、险峻。 6. 巑:险峻的山。 7. 译文:回想起年少时常常在家乡周围遥望高山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妙莲阁” - 描述一座位于天台山中名为“妙莲”的阁楼。 2. “休论雪窦与云峰” - 表示不讨论雪窦寺和云峰寺,强调主要关注的是天台山本身的自然美景。 3. “且看天台剑戟丛” - 天台山以其独特的地形而著名,这里提到“剑戟丛”,可能指的是山区中的剑树或者戟形的植物,形容其密集且壮观。 4. “万水千山来阁上” - 表达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景象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 - 译文: 不理解子荆的溪水可以枕着它入眠,只是冷笑陶潜的琴音没有弦。 - 注释: “子荆”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或自然景观,此处用以借喻自然的美。“陶令”即指晋代陶渊明,他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于权贵,选择归隐田园,这里的“琴无弦”暗指陶令的清高与不随波逐流。 2. 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胶还自煎。 - 译文:
【注释】 有客:有位客人。尝谈:谈论。解散川:四川的一条大江,又称长江,因江水在重庆附近散开而得名。山前:指山脚下。溪流似景清无底:指溪水清澈见底,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石壁如门翠插天:指岩石上长满树木,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直插云天。夜气结成三洞雨:指夜晚时雾气凝结成三个洞中下雨,即“洞天”。春渠饮尽一州田:春日里用泉水灌溉了全州的田地。房陵:古郡名,今湖北房县城,这里指房县。更欲迟留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