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八日夜潮落,扁舟来自东。 天与还山意,为借满帆风。 注释:八日晚上,潮水退去,扁舟从东海上驶来,我本想乘船回到家乡。然而天气很好,我就借了顺风,让船帆鼓满。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归途中的即兴之作。他写自己乘着顺风,扬帆东归的愉悦心情。首句点出时间是八日夜;次句写自己正从海上乘船归来;第三句说天空似乎也懂得我的归心似箭;末句说自己乘风破浪,顺利东归。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得意之情
【注释】 大同春吟己丑作四首 其四:大同,地名,今山西浑源县东北。己丑,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785)。玄同是,《周易》中说:“乾道变革,各正性命,乃曰‘玄之又玄’。”这里指天地间万物的运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群分自作家,即万物各有其特性,各不相同。“春诗”,春天里的诗。《文选·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春诗满八区,秋藻盈三川。”李善注引郭璞曰:“诗人赋诗,皆有所兴。若夫春华、秋实
诗句释义: 譊譊夸毗子,东家复西家。寻常家计事,岂足向人夸。 译文: 喧嚷的人夸耀他们的邻居,东边西边的人家都在谈论自己的生意和成就。然而这些平凡的生活琐事,怎能值得人们去夸耀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邻里之间的攀比与炫耀。诗中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人们在平凡生活中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社会中引起的共鸣。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注释】 桃花映溪水:桃花倒映在溪水中。桃溪精舍:指周克道的精舍。精舍:古代读书人聚集讲学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时值乱世,诗人隐居不仕,寄情山水,与世无争,过着清静的生活。诗中以桃花映溪水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超然物外境界的追求。 “桃花映溪水,溪水亦何情”意思是说桃花倒映在溪水中,溪水又有什么感情呢?这里的“桃花映溪水”
注释:我本来主张大同,但人们却自相分歧;抬起头仰望太虚,太虚又能对我说些什么呢? 赏析: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同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仰。首句直承“大同”,表明其观点,二、三两句则是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我道本大同”一句,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我道本大同”。第二句“从人自分别”表明在大同的道路上有不同意见的人自行分裂。第三句“举首问太虚”表明在大同的道路上,有人举起头来向天空发问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意及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理解诗句大意,再结合注释、题目要求作答即可。如“汪子江湖客”是说汪东之是一个在江湖流浪的游人;“因人观国光”指通过观察别人来观察国家的情况。“明朝烟艇去,相忆齐云长”,意思是明天乘着烟雾缭绕的小舟离去,相互思念之情长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汪东之是一个在江湖流浪的游人,他通过观察别人来观察国家的情况,明天乘着烟雾缭绕的小舟离去
注释:没有感情的时候还没有开始,有了感情之后却开始了。 借问什么时候能静心读书呢?这种乐趣又是谁能够接受的呢?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把“静趣”与“可欲”进行比照。“无情未发前,可欲已发后”,是说在还没有开始产生感情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保持冷静和理智,而一旦情感被激发,就难以控制自己了。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接着,他借“静趣时”这一概念,提出疑问:“此趣更谁受”。这里的“趣”
注释:在宇宙同胞之中,我独自居住在一个家里。 清平有麟凤,狡狯起猱蛇。 赏析:此诗是作者于己丑年(1879年)春天创作的四首诗之一。第一、二句写诗人在天地万物中,独居一隅,与宇宙众生同呼吸共命运;第三、四句写诗人的抱负,希望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出现贤臣,以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全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
【注释】 旧作送:指作者早年所作的一首赠别诗。送戴君赴京:送友人戴某赴京都任职。公事毕还家:公务结束后,返回家中。 观国:即“观国色”,意指观赏美丽的女子。归来日:归来之时。华胥梦已空:华胥梦醒,一切幻象都已消失。华胥国: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列子》记载,黄帝的女儿华胥在乘着赤龙的车子遨游于华胥国时,突然感到眩晕,于是掉进了深渊,生下伏羲和女娲。后因以“华胥”指代理想境地。此处指梦境。难着句
【注释】钱方士:指唐代著名的道士钱易。回生一匕中:比喻药力神奇,能救活垂危的病人。回生,转死为生,起死回生。 译文:听闻说钱方士用他的神药治愈了病人,真是神奇啊!众生仍然处于半死半活的状态,我的药却未能完全挽救生命。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钱方士医术的赞叹和对众生苦难的同情。诗人以“闻说钱方士,回生一匕中”开篇,点明了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钱方士医术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又用“众生犹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