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
偶笔示张廷佐都司马金挥使 天地合德,为阴为阳,为雨为霜。 圣人合德,为喜为怒,为文为武。 或以揖让,或以毅果。 如人一身,弛张在我。 在我弛张,文武一道。 一道在我,无施不可。 注释: 偶笔:随意写下的字迹 张廷佐:张廷佐,名不详,曾任金国都元帅,后投降元朝 金挥使:金挥使,即金挥,也作“金虎”,南宋末年将领,后投降元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天地的阴阳、圣人的喜悦与愤怒
【注释】 1. 昔我三章:指《诗经·大雅》中的《文王》《思齐》《皇矣》等篇。 2. 视尔:看你。 3. 兄弟不犹:兄弟之情,并不因地位改变而有所不同。 4. 视我如雠(chóu):看待我像仇人一样。 5. 转:改变。 6. 事我之心:对我有好意。 7. 秋云:比喻轻浮之人。 8. 贞珉(mǐn):美玉,比喻忠贞的人。 9. 匪则入室:没有规矩的人进家。 10. 道命不一:行为和命运不一样。
诗句翻译: 我怀念铁江,宝安之阳,隔着水声汤汤。 有美丽之人,水中之中央。 水中之奇异,中气纯正。 何彼德星?生宁馨儿。 其馨维谁?柱也之材。 黄堂之祯,邦家之维。 亦治九华,寿祝无涯。 以大耋之年,德行深远。 神听如此,竹实为证。 颍川之治,凤凰来鸣。 远以寿昌,显扬光大。 长寿永存,君子之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宝安君寿诞的祝贺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注释】 其忠维何,岭表寔多。 积十馀稔,经略威和。 亦职海道,朗机扬波。 公乘长风,夺其长技。 曷不怀嗟,曷不怀嗟,念此荣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南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春,是诗人任广东提点刑狱公事时所作。诗中赞扬了一位海上的航海家。这位航海家在南海海面上驾船远航,不畏艰险,勇敢地同敌人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诗人对这位航海家十分敬佩,特地写了这首诗来歌颂他。全诗以议论为主
诗句释义: 1. “谗谮二章”:这是一首讽刺诗,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谗言的危害和人心的复杂。 2. “彼谮妇妾,多言谍谍。”:这里指的是那些善于挑拨离间的妇人或谄媚者,她们常常说一些令人不安的话(谍谍)。 3. “乃心如刀,乃口如蜜。”:虽然嘴巴上甜言蜜语,但内心却像利刀一样锋利,充满了恶意。 4. “虽则如蜜,我心则一。”:尽管表面上说得好听,但我的心只有一个,不会被这些花言巧语所迷惑。 5.
【解析】 本诗以“龙德之潜”为题,写一龙在田,九条龙在渊。首句“九龙乘云”,是虚写;次句“九龙在田”,是实写。三、四两句“一龙全身”和“九龙潜渊”互为映衬,既写出了九条龙各有特点,又表现了九龙的和谐统一(或突出了“九龙”这个主题)。最后两句“吁嗟乎龙”,是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慨与赞颂。此诗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一龙”“九龙”融为一体,构思巧妙,富有特色。 【答案】 译文:
【解析】 此句意为:“幽人之所”即“隐士之所”,指深山老林。 【答案】 译文: 虎也不争斗,为什么世人不如它灵巧? 赏析: 此诗以赞美虎的灵巧和不争为主旨。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虎与世争的愚拙,而以赞颂虎之灵巧和不争来表现其高超的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理想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九龙共舞的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龙德的赞美和对龙德的敬仰。 第一句“一龙将雨,九龙处处。”描绘了一幅壮观的景象,一条龙正在下雨,周围的九龙也在躲避。这里的关键词是“将雨”和“处处”,分别表示龙正在降雨,九龙无处不在。这一句展现了龙的力量和威仪,同时也暗示了龙德的广泛影响。 第二句“一龙来宇,九龙避所。”进一步描绘了龙的威严和力量。这里的关键词是“来宇”和“避所”
【注释】吁:呼。蛇虎颂之二:第二首,咏赞蛇的诗。《太平御览》卷七五八引《风俗通》说“今人见蛇辄怖畏,以蛇能害人,故名之曰虺虺(huī hui)者,言其行如虺虺也”。 【赏析】本篇为咏蛇之作。前两句写蛇的仁性:它并不嗔怒。后两句写世人的不仁:他们没有蛇那么仁慈善良,反而不如蛇。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蛇的赞美和对世人的谴责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 首句“太丘子弟,从宝潭来。”中的“太丘”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家乡,而“子弟”指的是陈梓卿和他的侄子。他们是从“宝潭”来的,也就是从作者的家乡来的。这里的“宝潭”应该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指作者的家乡具有某种珍贵、美丽的含义。 第二句“来时一念,自天先开。”中的“来时一念”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和期盼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