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
【解析】 本诗是诗人游北高峰后的感怀之作。首句写登高,次句点出“塔”,第三、四句写登山之难与独上之幸,五至七句写登顶所见景物,末句抒写归意。全诗以“塔”为线索,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译文: 北高峰上的塔,终于登上最顶层。 曾说登高望远很难到,哪知我独自登临。 天香阵阵传来不曾断,海月微光隐隐露出棱。 懒得下山走红尘路,重来恐未能成行。 赏析:“北高峰下层层叠叠的寺庙,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春日对酒书事 车马不暂驻,年光如泻波。 人间欢乐少,陌上别离多。 往事只如此,浮生终若何。 花前一尊酒,得失且高歌。 译文: 春风拂面,我独自对着美酒吟咏过往的诗句。马车和马匹没有停留,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逝去。在人间的快乐时光总是短暂,而分别却常常发生。过去的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人生的浮沉究竟会怎样?在这美好的花前,让我们举杯畅饮,暂时忘记世间的名利得失,一起放声高歌。 注释: 1. 春风拂面
秋日题琅琊山寺 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 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 更期来此宿,绝顶听寒猿。 译文: 在琅琊山的岩下有许多幽静的景象,没有嘈杂的世事扰乱这里的宁静。 清晨的钟声传遍整个城郭,山的颜色在早晨时分显得更加鲜艳。 深深的洞穴中隐藏着泉水的流动,悬崖上露着树木的根部。 期待着下次再来这住宿,登上绝顶去聆听寒猿的叫声。 赏析:
寓泊浙江寄汉阳孙迈郎中 维扬相别后,十载浙江居。 气概贫犹在,颠狂老渐疏。 已凭天柱客,曾寄汉阳书。 近见人来话,才华患有馀。 注释: 维扬:扬州的古称。 相别后:自从那次分别后。 浙江居:在浙江居住。 气概:气概,指志气、志向。 贫犹在:尽管生活贫困,但志气未泯。 颠狂:精神错乱,行为失常。 天柱客:指像天柱星一样坚定不移的人。 汉阳书:书信往来。这里指与汉阳孙迈的书信往来。 才华:才能和文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自越中流寄天姥山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自诸暨抵剡:从诸暨(今属浙江绍兴)抵达剡县(今属浙江嵊州)。 2. 莫叹尘泥汩:不要感叹世间的尘土和污浊。 3. 且图山水游:暂且计划去山水之间游玩。 4. 双峰天姥翠,一舸剡溪秋:形容天姥山如翡翠般的秀美,而剡溪则像秋天一样宁静。 5. 不见戴安道,有怀王子猷:怀念古代隐士戴安道和王子猷,他们都以超脱世俗而著称。
与人游会润州金山寺 宋代潘阆诗作赏析 《与人游会润州金山寺》由宋代诗人潘阆创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金山寺的雄伟与静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浮生难会此: - 浮生:人生、生命,这里指短暂而不定的生命。 - 难会此:难得遇到此地或机会,表达了作者对此次相遇的珍贵感受。 2. 此寺绝尘埃: - 此寺:指金山寺,一个充满宗教和文化意义的地方。 - 绝尘埃
《舟夜书所见》 自诸暨抵剡,诗人乘船由诸暨出发,到达了剡县。他犹豫着,双桨划动,船儿缓缓驶去,到了傍晚时分,已经分不清是东还是西。夕阳斜照着,只依傍在树旁,秋光半落溪中。风高云薄,一只雁飞得比一只高,四天云薄得像低垂的帷幕一样。孤帆莽荡,一任风吹浪打,水边村庄杨柳堤头。 注释:诸暨:今属浙江省绍兴市,古地名。剡:古地名。 译文:从诸暨出发到到了剡县。诗人犹豫着,双桨划动,船儿缓缓驶去
久客向天末,唯将鸾鹤群。 注释:长期在外漂泊,就像天上的云和月亮一样。 盈亏频叹月,舒卷几怜云。 注释:月亮有圆有缺,让人感叹;云彩时卷时舒,让人怜惜。 有志思光国,无才可佐君。 注释:我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为国家出力,但是我没有才能辅佐君主。 知音时见赠,应达圣朝闻。 注释:有知心的朋友时常赠送礼物,我应当通过他传递我的忠诚和愿望。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忠诚、个人才能不足
自诸暨抵剡 秋渚涵空碧,秋山刷眼青。 排头烟树老,扑面水风醒。 上濑复下濑,长亭仍短亭。 夜船明月好,客梦满流萤。 注释:从诸暨到剡县的旅程。秋天的湖面如同翡翠一般,秋山的颜色仿佛是青色的。排列在前面的烟雾弥漫的树林已经变得苍老,而吹在脸上的清凉的水风使人清醒。沿着上、下两段的河流行进,一路上都是长长的堤坝和短短的堤岸。晚上乘着船,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江面,我的梦境充满了流萤。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从诸暨出发,一直走到剡县。 走出云门山的路,夕阳西下,风凄凄的。 船撑着鉴湖的月,路指向沃州的云。 周围的山峦环绕,曲折的溪流分岔。 举杯饮酒,吟诗作赋,谁是右将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云门山后所作,描绘了他从诸暨出发,经过云门山,到达剡县的过程。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