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手法,最后总结归纳出诗歌的表现手法。本题要求考生对“钱塘秋夕旅舍感怀”中的每一句诗都进行解读,然后总结概括,最后赏析。 “永夜不能寐,闲门懒复开。片心生万绪,孤枕转千回。”这四句写旅人独宿旅店的情状。首二句点明时间,说明旅人久久不能入睡,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先将选项中的内容放到全诗中去理解分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等语病。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和整合,把握诗歌的意境特点。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因此需要将每一句的意思都弄懂,然后根据注释和题目的要求来作答。“秋色入檐楹”,意思是秋天的景色进入了屋檐和门楣;“闲门开复扃”,意思是闲散的门又打开了,但仍然紧闭着
中秋与柳赞善开宗赞善坦寇学士准宿宋拾遗白宅不见月 共约中秋来看月,一轮终不见清辉。 众人眠后唯孤坐,翻忆无云宿翠微。 【注释】:共约中秋来看月,一轮终不见清辉。众人眠后唯孤坐,翻忆无云宿翠微。 中秋、明月。 赞善、指张说(yuè)。 开宗、指苏颋(tǐng)
注释:在寺庙中听说牡丹花盛开,许多人都争相赞美。一个潦倒的参军来看晚景,只见几枝已谢的牡丹花。 赏析:此诗描绘了寺院中的牡丹花盛开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盛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感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句释义】 舟行于两岸山色合抱的江上,正值三月天气。 美丽的花映照在水面,芳草随着船只轻轻摇曳。 药农在桥上醉饮,我则收起帆篷,在野渡中安眠。 想到自己像二朝之旧臣一样,被贬到这远离京城的地方,恐怕再也无法回到朝廷了。 【译文】 沿着两岸青山,我们乘舟从吴地来到越地,寄身润州柳侍御和开杨博士迈。 两岸青山相拥,春意正浓,正好是三月里的日子。 花儿红艳如火,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之中;芳草萋萋绿意盎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及注释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需要将每句诗的关键字进行注解,然后再给出译文。 第一句中,“万古稽”指的是万古流经的稽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境内)
【诗句释义】 落花:花瓣飘落。 花残雨又风,飘紫复飘红。 花凋零后,雨水又开始吹拂,花瓣飘散成紫色和红色。 不到三春尽,都经数夜空。 春天还没有结束,已经度过了许多个夜晚。 绕阑仍聚散,逐水尚西东。 围绕栏杆飞舞的花蝴蝶,随着水流方向向东或向西飞动。 可惜多情蝶,徘徊晚照中。 可惜那些多情的蝴蝶,在夕阳下徘徊。 【译文】 花朵凋零之后,雨又来了,飘散出紫色的花瓣,也飘散出红色的花瓣。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望湖楼上的所见所感。 1. 第一句:“望湖楼上立,竟日懒思还。” - 关键词:望湖楼、立 - 注释:诗人站在望湖楼上,久久不愿返回。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望湖楼的深深眷恋和留恋。 2. 第二句:“听水分他浦,看云过别山。” - 关键词:听雨、分水、他浦、看云、别山 - 注释:诗人听到雨水滴落的声音,看到云彩飘过远处的山头。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
【译文】 一片片的落叶又落下,园林渐渐变成空。 几次经过夜雨,一半是秋风。 静静地拥着莎阶,悠闲地堆在藓径中。 谷松与岩桧,难道和此时共? 【注释】 1. 落叶:指飘落的黄叶。 2. 园林渐向空:园林逐渐空寂。 3. 经夜雨:经过一夜的雨水。 4. 闲堆:悠闲地堆积。 5. 谷松:指长在山谷里的松树。 6. 岩桧(guàn):指长在岩石上的桧柏。 7. 宁共此时同:难道能和此时一起吗
夏日宿西禅院 此地绝炎蒸,深疑到不能。 夜凉如有雨,院静若无僧。 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 浮生多贱骨,时日恐难胜。 注释: 1. 此地绝炎蒸:这里的环境非常炎热。 2. 深疑到不能:深深地怀疑这里是否真的无法忍受炎热。 3. 夜凉如有雨:夜晚的凉爽让人感觉仿佛下雨一般。 4. 院静若无僧:寺院安静得似乎没有僧人一样。 5. 枕润连云石:枕头湿润,仿佛连着云端的石头。 6. 窗明照佛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