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是一首宫怨诗,是写宫女的。全诗共四句,第一、二句写其学艺出众;第三句写因得不到君王的宠幸,年年空自等待,落花满地无人扫;第四句写黄昏时,她独自掩门归家。 宫词:宫中女官所填之词。 蛾眉:古代妇女修长而美丽的眉毛。 承恩:得到皇帝宠幸,也指受皇帝宠爱或蒙皇上垂青。 花落黄昏:夕阳西下,花瓣纷纷飘落,暗示宫女孤独凄凉的生活和心境。 掩(有)门:关门。
【注释】 樽:酒器。 寄:居处或所从属的人。 倏忽:忽然。 百年:指人生。梦:梦幻、幻灭。 何妨:不妨、无妨。 箧(xiè):小箱子,用来装东西的。 荣达者:显达富贵者。北邙:在洛阳西北,多葬死者。 【赏析】 《赠李六判官》,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王维。这是一首劝慰朋友的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鼓励。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句“樽前勉兄长”,意思是说在酒席上鼓励友人
【注释】: 长饶:即陈长孙无忌,唐朝名将,曾以善战著称。 多病:身体不好。 闲倚青松笑:形容吴处士闲居无事,倚着青松微笑。青松:松树,常绿乔木。 犹忆曾输一著玄:《晋书·谢安传》记载,东晋时,谢安与子侄辈游山,谢道韫在后登山,忽然一阵风吹来,树枝折断,飞落的枝叶击中了哥哥们的马鞍,谢安说这是“阿奴(谢道韫的字)破我矣”。后人因此称棋局上的失误为“输一着”。 赏析: 诗是一首赠人之作
诗句: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 译文: 无需再多的呼喊,只恨那一声已经足够。 注释: - 何须三叫绝:不必再多次呼喊 - 已恨一声多:已经怨恨那一次的呼喊足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某事的情感变化。从“何须三叫绝”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不需要更多的呼喊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诉求,暗示了某种行动或言语已经足够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已恨一声多”则表达了对这种行动或言语不足的不满和遗憾。整体上
注释:归来时我翻遍了登科记录,没有看到连年放榜的兄长。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回家后所作。诗人自注“此篇盖与李商隐同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落第归家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崇教大师惠思回归山中生活的祝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诗句 1. 受知圣眷与谁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诗人)有幸得到圣人(皇帝)的赏识和厚待,这是与我谁人能够做到的相比?这里的“圣眷”指的是皇帝的恩宠,“谁同”表示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2. 师号封题寄梵宫:"师号"是指尊称或称号,"封题"则是指将书信封上并贴上封条,然后寄给某个人
【注释】 1. 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相传东晋时印度僧人宝志曾于此结庐而居。2. 扁舟:小船。3. 觉难行:感觉难以前行。4. 羡师:对佛家高僧的敬称。5. 斋后:吃早饭以后。6. 关门:关上门,即入定。7. 不管波涛四面生:不顾四面涌来的波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金山寺为僧人送行的诗作。首句写景,以风摇万树、鸣响之声烘托出山寺的静谧;次句写惜别之情,用“欲解”与“难行”两词相映衬
注释:在滁州与友人相遇,都因禁烟而戒绝了烟火。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元丰七年(1084)春初从徐州调任到滁州做太守时所作。当时正值北宋王朝实行“禁烟”,即严禁民间吸烟,违者要受到法律惩处。诗人与友人在滁州相逢,都因禁烟而戒绝了烟火,因而写下此诗
注释:我到底不能创作出像“高山流水”这样的曲子。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元年(1264),是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游独特的艺术风格
游龙虎山赠天师 其一 远挹高风自汉迁,老松犹带昔年青。 留侯高卧衣冠冷,鼻祖重来印剑灵。 鹤和猿吟清彻底,龙蟠虎踞翠为屏。 真人一笑梅花发,三十六天春不扃。 注释: 1. “远挹高风”:意为遥望那高洁的风度,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2. “老松”:指的是古老的松树。 3. “留侯”:指张良(字子房)。 4. “鼻祖”:这里指龙虎山的开山鼻祖。 5. “印剑灵”:意指印刻的剑具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