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
【注释】 落红:指花瓣。催雨:使雨落下。平阴:指阴天,天空没有阳光照耀。薄:轻。薄阴:指阴天的云朵,也形容阴沉的天气。 霭:雾气,这里指雾气笼罩着的景色。长川:长长的河流。 捣衣:在古代的一种风俗,妇女将衣服晾在外面,男子则用木杵捣衣服,使衣物更加干净。 哀雁:指大雁。暮归:傍晚回来。 【赏析】 此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写景抒发了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情感细腻
诗句释义 1 红飘满路春风扑:描述春天的气息和景象,红色的花瓣随着春风飘散。 2. 柳丝绕烟云连阁: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柳树随风摇曳,如同烟雾般缭绕,与阁楼相连的自然美景。 3. 香袅篆霏浮:“香袅”形容花香浓郁,“篆霏”指的是袅袅升起的轻烟,整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 4. 帘移影月流:描述了夜晚,当帘子被轻轻移开时,月光洒落的影子在地面上流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夜晚画面。 5.
【注释】 钏金:指佩戴的金饰。松冷:形容江水澄澈寒冷。澄江练:清澈的江水好像练过的绸缎。练江:指浙江杭州一带的江河。松金钏、练江澄冷:比喻人的容颜美丽。唇点、匀桃:用胭脂涂抹嘴唇。点,指抹上颜色。桃,这里指红色。唇点罢桃匀:指涂好红唇,显得鲜艳娇媚。桃匀罢点唇:指涂抹胭脂,使唇色均匀。绣帘窥月逗:指隔着绣帘看月亮。逗:撩拨、引逗的意思。月逗窥帘绣:指透过绣帘看到天上的月亮。情寄楚山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在了解所给诗词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来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本词写于作者丧女之后。全词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亡女的怀念之情。“忆秦娥”是词牌名。此调有两首著名的作品,一首为李煜所作,题为《忆江南》,另一首即为辛弃疾所作,题为《忆秦娥》。 【答案】 ①第一句“西风冽”,点明了时令和节候(寒秋)
【注释】 1. 菩萨蛮:唐教坊曲,因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作乐时,名《霓裳羽衣曲》。词调以咏叹离别之情见长。 2. 春思:即“闺怨”。 3. 轻分:轻轻拨动。 4. 黯:悲伤。 5. 惜花闷月香消减:形容女子伤春怀人。 6. 愁缓(wǎn缓)缕(lǚ)金裳:指穿着薄罗衣,微风拂过,衣襟飘逸。 7. 纤罗透薄凉:指薄罗衣透着微凉,比喻心情的忧郁。 8. 轻蛾颦(pín)浅黛:指女子微微皱眉的样子。
菩萨蛮 元夕 疏风弄影梅初放。月圆春树笼烟飏。 细雾拂灯华。琼卮落彩霞。 轻云飞送碧。寒雪凝光白。 一管紫琼箫。声声出画绡。 注释: 1. 疏风弄影梅初放:形容梅花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玩弄影子。 2. 月圆春树笼烟飏:月亮圆满,春树被雾气笼罩,如同被烟雾缠绕。 3. 细雾拂灯华:细雾轻轻拂过灯火,使得灯火变得模糊。 4. 琼卮落彩霞:琼卮(一种古代酒器)落在五彩斑斓的霞光中。 5. 轻云飞送碧
【解析】 此词写仲春望前夜景。上阕写月夜之景,下阕写春夜之景,两阕之间有“望前”一语,是关键。“琅玕”“戛翠”是说月色如珠,“弄影”是说月光映在廊子上形成影子,“回廊曲”指月亮在廊子里来回地移动,“参差”是说月亮的影子忽明忽暗。“花含一半春”是说花儿只开了一半,“梅落疏风候”是说梅花在风中飘舞。“横碧挂星稀”是说天上的星星稀疏地挂在天际。“闲云寂不飞”是说天上的云很静,没有飞起的意思。 【答案】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唾壶击破心灰折」:形容内心极度痛苦、失望至极,以至于连唾壶都能击碎。 - 「旧游回首西风冽」:回忆起过去的时光,那时的西风刺骨寒冷。 - 「疏柳一丝丝」:稀疏的柳树,枝条细长。 - 「夕阳长自垂」:夕阳总是低垂着,给人一种落日余晖的感觉。 - 「画帘闲夜月」:夜晚,一幅装饰华丽的画帘静静地挂着,月光透过帘子照入屋内。 - 「霜冷凝珂雪」:霜花凝结在宝石般的雪上
【注释】 1. 西阑曲:唐代教坊曲名。 2. 娟娟一片潇湘绿:形容雪的白色,像潇湘(潇水、湘水)一带的绿色一样鲜艳。 3. 白雪绕庭飞:雪花飘落在庭院里。 4. 彤云接树低:红霞映照在树木上。 5. 谢娘:旧日歌女。 6. 辜负因风句:辜负了因风起舞的词句。 7. 莫把旧诗看:不要只看旧诗作。 8. 空怜花正寒:只惋惜花儿正在寒冷之中开放。 【赏析】 此词咏叹亡女的幽怨与伤悼之情。
【注释】 《菩萨蛮 元夕后送别长女昭齐》:在元宵节后的晚上分别。长女,指女儿名昭齐。 【译文】 画屏打开宴饮摆开银烛。一曲阳关重弹心酸。小院灯火阑珊已熄。梅花飘落风吹断桥。帘前今夜月光如水。明晚会上伤离惜别。等到赏花时节。依旧独自愁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写元夕之后,作者在元宵过后的夜晚送别女儿昭齐的情景。全词以“画屏开宴烧银烛”起笔,渲染出节日的气氛;接着以一樽重按阳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