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女子独坐于凉夜的庭院中,思绪万千、愁绪难解的情景。 注释: 1. 白蘋凄影悲秋客 - “白蘋”,即白色的苹草,这里指代秋天的景象;“凄”,形容景象凄凉、令人悲伤;“悲”是形容词,表示悲伤的情感。整句表达了秋天景色带给人的悲凉感觉。 2. 客秋悲影凄蘋白 - “客秋”,即在秋季独自旅行或生活的人;“悲影”是指因悲伤而显得忧郁的身影
诗句释义 - 荇风摇碧帘遮影。:荇指的是一种植物,通常在文学中用来形容水面的波动。"风摇碧帘"描绘了风吹动绿色窗帘的景象。"遮影"则意味着窗帘遮挡了影子或光线,营造出一种朦胧或隐秘的感觉。 - 影遮帘碧摇风荇。:这句继续描述窗帘遮挡影子和帘子随风摇摆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风的动态效果。 - 凉月照宵长。:"凉月"形容月光清冷,而"照宵长"则表达了月光长时间照耀,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
【注释】 雁行:指大雁飞行,比喻书信往来。 青衫:即青布衣服,古代文人的便服。 樽酒:酒杯。 人意热:指人情意厚。 王孙:古时对贵族子弟的美称。 【赏析】 此词为作者赠别表妹张倩倩而作。上阕写别情;下阕抒己怀。全词语言浅显,但感情真挚,细腻地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和思念友人的深情。 上阕写分别情景。开头二句,以雁阵排空飞起,云边出现“字”,形象地描绘出别离时的情景。一个“乱”字将离愁别绪写得淋漓尽致
菩萨蛮 重午 薄罗皓腕笼香结。诗题纨扇初裁雪。日影下重楼。波浮菰黍流。 黄鹂啼乍歇。绿柳吹新月。芳草遍天涯。王孙归正赊。 注释:薄如蝉翼的罗衣手腕上,系着香结。诗题写在精美的白绢扇子上,就像刚从天上来的新雪。阳光照在重楼上,波光粼粼,像菰米和黍米的水流一样。黄莺鸟啼叫一声就停了,绿色的柳条吹动着新月,芳草铺满了天涯。王孙(指古代贵族子弟)回归家乡,时间还太迟。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端午佳节的词作
菩萨蛮 小屏风萝荫余香袅。袅香馀荫萝屏小。衣袖半烟霏。霏烟半袖衣。 日斜弹怨瑟。瑟怨弹斜日。低柳挂蝉嘶。嘶蝉挂柳低。 赏析: 此词以清雅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幽静而美好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上片起句“小屏萝荫”,描写了屏风上的藤萝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形成了一个宁静的幽境,给人以清凉之感。接着“余香袅”三字,将屏风上的藤萝香气轻轻吹散,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菩萨蛮 碧天连渚秋云夕。夕云秋渚连天碧。 山远共江寒。寒江共远山。 素裙飘薄雾。雾薄飘裙素。 明月映波平。平波映月明。 译文: 碧空如洗,与江渚相接,秋日的晚霞染红了天空。晚霞与天际相连,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远处的山峰与江水相依相伴,共同感受着季节的寒冷。江水寒冷,却与遥远的山峦融为一体。 女子穿着素色的裙子,在薄雾中轻盈舞动。薄雾随着她的动作飘散开来,裙子也随之飘扬起来。
【注释】 1. 燕惊:燕子受惊,归巢。归候:归来的燕子。悲纨扇:悲伤地拿着纨扇。纨扇是古代的一种细绢制的团扇,常为女子所喜爱。 2. 蕉雨:蕉叶上的细雨。绡(xiāo):一种薄纱。隔:隔断。 3. 豆含花似瘦:豆荚里含着的花像豆子一样瘦弱。 4. 肠断正更长:肠断是指极度悲哀到不能自制的地步,“长”指时间之长。 【赏析】 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采用比兴手法,通过物象的描写
【注释】 曲阑:栏杆曲折。凭:倚,靠。绿:指水草,这里泛指水面上的绿色。漪:水波。流:顺流而下。井桐:井边的梧桐树。疏叶:稀疏的叶子。泠(líng ):清凉之意。横笛:横吹的笛子。晚舟:傍晚归家的船。轻:轻盈。 【赏析】 此词以流水起兴,写离别之愁。上片前两句,从“看”字入手,写观景而引发离愁。“曲阑凭遍看漪绿”,凭阑远望,但见池水绿波荡漾。一个“凭”字
【解析】 “古今流水愁南浦。浦南愁水流今古。”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流水带着忧愁向南浦而去。在南浦的南岸,水又带走了人的愁思。“清浅棹人行。行人棹浅清”意思是:船儿轻轻荡漾,划过清澈的水波。“问谁凭去信。信去凭谁问。”意思是:向谁寄出我的去信?信去后又该向谁询问?“多恨怯裁歌。歌裁怯恨多。“意思是:因多愁而怯于歌唱。歌声被剪裁下来,却更增加了心中的怨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情感等,属于综合赏析类题目。“月圆空自长离别。别离长自空圆月”的意思是:明月当空,却徒增我的离别之情。离别之情与明月相伴,又增添了几分孤寂。“竹敲风弄菊”,指在风中摇曳的菊花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敲打着竹子;“秋声一夜愁”,指秋天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