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恽
平原行 【注释】: 1. 羯奴骋兵伤滥恩:指的是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 2. 天宝之祸将自焚:天宝年间的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 3. 三郎宫中略不省:唐玄宗对朝政的不关心,对边事的漠视。 4. 履霜有戒知何人:比喻朝廷的黑暗已经显露,知道的人却无法制止。 5. 平原蹇蹇真王臣:形容张巡在睢阳坚守的决心和勇气,像平原一样忠诚。 6. 沈虑久识幽营氛: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深知朝廷内部的腐败
【注】:1. 南城:指洛阳。2. 复隍(huáng)谣:指《尚书大传》中的“禹平水,决汝、汉,而通四达之衢,以复于隍”。3. 睿思:智慧。4. 诏:《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译文】:《复隍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洛阳城的变迁,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深沉真挚。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洛阳城的变迁
这首诗是关于日蚀的。它描述了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一月初一,由于天象异常,朝廷发布了移告文告,要求百官守职,并举行了祭鼓仪式,以求平息这场灾难。诗中描绘了都城十万人家的喧哗景象,以及人们对于太阳的担忧和祈愿。诗人通过对太阳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天文现象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诗句与译文的对应关系: 1. 日蚀诗 - 诗句:至元十四载,维龙集丁丑。 - 译文:至元十四年
【注释】 纪梦:写梦。 使君:对县官、长官的敬称。 苍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翩然而来:形容迅速而来的样子。 腰间宝玦佩两剑:腰上挂有美玉做成的佩饰,腰间还挂着两把剑。 青蛇跃出:青蛇从腰带处跃出。 昧平昔:指过去不相识的人。昧,同“昧”。 款语:亲昵地说话。 袖出先书一卷:在袖中拿出一卷书。 离堆:一种大石,形状像离合的文字。 钩络:连接。 朱墨:朱砂和墨水。 大如离堆几百字:指文字之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羽林行》。下面是对诗歌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羽林万骑歌”,羽林,即皇宫禁卫军。这句诗描述的是皇宫禁卫军威武的景象。 译文:羽林军如千骑骏马,雄壮壮观。 注释:“羽林”指的是皇宫的禁卫军。“万骑”表示数量众多,形容队伍庞大。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羽林军的威武气势,通过“万骑”一词突出了军队的数量之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句:“韦娘鸡晨遵篡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诗句理解作答。 首联,我诗刻石诚非谀,采之民谣与同符。意思是我的诗歌刻在石上并非阿谀奉承,而是采集百姓的歌谣和它一样真实可信。 颔联,大书特书不一书,太行砺兮河带纡。意思是大书特书,不是只写一两个故事,而是要像太行山的石头那样坚硬,像黄河边的弯曲地带那样曲折多姿。这一句是诗人对《周府君祠》的创作背景的说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描写了日蚀的壮观景象。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三足利钩戟,炬火燃两睛。” - 注释:“三足利”指的是日本,因为当时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时期,幕府将军被称为“征夷大将军”,而日本的首都位于三河地区(即现在的冈山县一带)。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日本武士使用的武器,以及他们点燃的火炬照亮天空的景象。这种描述展现了古代武士的英勇和对光明的追求。 第二句
滹沱秋涨行 君不闻蒙庄说秋水,两涘犹见马与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滹沱秋涨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秋天滹沱河水大涨的景象。 译文: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庄子说的“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吗?现在我看到两山之间还有人骑马和牵牛。 今年滹沱水大涨,墟落濈濈生鱼头。 云蒸老雨注万壑,上不少止下可忧。 冯夷不受土所制,黑浪怒蹴鼋鼍游。 望洋东视夸海若,似愤蛙比跳跃井坎湫。 金行气肃坎宜缩
【译文】: 荆轲在风雪中西去,没有回来。 豫让为了报仇,用漆涂身吞炭。 为了报答知己的恩情,豫让自残身体。 杀三仇者以报知己之仇,但三仇者却不知豫让是谁。 超越古今无人能比,堂堂义烈王青州, 午年辰月丁丑夜,汉允策秘通神谋。 春坊代作鲁两观,卯魄已褫曾夷犹。 袖中金锤斩马剑,谈笑馘取奸臣头。 九重天子为动色,万命拔出颠崖幽。 燕血济时雨,一洗六合妖氛收。 丈夫百年等一死,死得其所鸿毛輶。
【注释】 客言:客套话。言春,说春天。蜀守,四川的长官。浣花,成都浣花溪,杜甫曾居此。 树梢晴日向斜晖(yī),使君皂盖先醉归。 使君:指杜甫。皂盖,用皂色布做的车子盖。 就中二公最爱敬(jìng),移次(zǐ)临流尽馀兴(xīn)。 二公:指杜甫和李白。移次,轮流。 一杯未了风翻浦(pǔ),山公倒载寻(suí)归路。 山公,指王羲之。晋王右军与谢安等四十二人在兰亭游宴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