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沆
【注释】 去岁中秋:去年的中秋节。 去岁:去年。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为秋季中月明之夜,因时值仲秋而名“中秋”。 江水天:指江南水乡的水天相接之处,即水边。 剥菱烦伎手,煮茗汲僧泉。:剥菱子的手被弄脏了,煮茶喝的井水是僧人打来的。 即事浑如昨:眼前的景物好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即事:眼前发生的事情。 算迟婚嫁了,还弄五湖烟:现在结婚都晚了,还弄些五湖的烟来。 【赏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途中: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 冰涧拥流澌(sī):冰凝成的溪水,像小溪一样缓缓流动。 - 春回万壑姿(huò):春天来了,山间万壑都充满了生机。 - 水清鱼尾活:水很清澈,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 泥泞马蹄迟:泥土湿滑,马儿走得很慢。 - 城郭来将晚:城市和乡村都显得有点晚。 - 江村到几时: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江边的村庄? - 欲沽无好店,何日有新诗
【注释】: 竹影清溪路——竹影洒在清澈的小溪边。 花藏白石岩——花朵藏在洁白的岩石下。 短褐——粗布的衣服。 长镵(chán)——长柄的农具,这里指犁。 阶水——台阶下的流水。 池泥——池塘里的淤泥。衔——把东西含在嘴里或叼着不松口。 吟弄——吟咏、吟咏玩味。 两三函——“三两”是古代量词,“函”是封皮,此处泛指诗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田园风光。全诗以清雅淡远的笔调
【注释】 漫兴:随意写下的诗篇。窗下:指诗人在室内。兀兀:孤独的样子。事:事情。疏:闲散。画:指山水画。残书:未读完的书。衔:含,吞食。几:小桌子。方寸:心房、心意。已虚:已经空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隐居山中时写的两首七绝,表现了他在清幽的山林之中,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窗下兀兀独坐,人虽悠闲却对世事疏离,不问世事的闲逸情态跃然纸上。“窗下”点出地点,说明环境清幽
闲中喜慕溪兄见过 灯影映满晴朗的沙滩,江村好年华。 投竿鱼浪细,举袂燕风斜。 林竹初开笋,溪莼正有花。 得君相聚首,沽酒问谁家。 注释: ①闲中喜慕溪兄见过:在闲暇之余非常高兴地期待和溪兄的见面。 ②釭裤(gāng kù):一种古代妇女的裙子。 ③晴沙:晴朗的天空下的沙滩。 ④江村:指靠近江河的村庄。 ⑤鱼浪细:指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泛起的细小波纹。 ⑥举袂(mèi):举起袖子。 ⑦“林竹”三句
注释: 1. 文翼侄草堂:指文翼侄子所建的草堂。文翼,即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的民族英雄。他的侄子文翼在家乡建了一座草堂,文天祥特地为它写诗一首以示祝贺。 2. 结构离人境:指草堂建筑的结构布局与人间世界相隔很远,好像与世隔绝。 3. 经营到野田:指草堂周围的田野景色非常优美,宛如精心经营布置出来的。 4. 春光莺语外:指春天时,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仿佛在草堂之外。 5. 秋色雁行边:指秋天时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溪桥上赏月,与南畦稻苗、溪水、明月等景物相互交融而作的。首句“昨夜溪桥上”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诗人当时的情态;颔联“对影暂开颜”描绘出诗人赏月时轻松愉悦的心情;颈联“群动无时息”,写诗人欣赏美景,忘却一切烦忧,心旷神怡的感受;尾联“凉月上东山”则点明题意,写出了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孤独之感。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美,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答案】
无题 落日早凉归,看山倚竹扉。 水清仍可鉴,云薄不成衣。 腐草萤低照,疏林鸟乱飞。 平生蓑笠意,不在富春矶。 译文: 夕阳西下时分我早早地回到家乡,靠在竹林门旁欣赏着山景。 清澈的水面依旧可以映照出自己的倒影,轻薄的云层也不足以遮挡阳光。 腐烂的草堆里飞来萤火虫,稀疏的树林中鸟群在乱飞乱撞。 平生以来我只喜欢那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自在生活,并不追求什么富贵如富春江之滨。 注释: 1.
【解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诗人在梦中游历广陵。 “春尽他乡梦”,春天已经结束,诗人的思乡之梦也该结束了,但梦却久久不能醒转,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外漂泊已久,春天即将过去,而梦却还在继续,表现了诗人的愁思绵绵。 “云林思杳然”,梦魂飘渺如云,如树林,杳然无踪。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梦已结束,但仍有一丝余韵回荡在心头,难以忘怀。 “落花溪水上,斜日洞门前”两句是写诗人在梦中游览广陵的情景。溪水边,落花片片
【注】观稻:观赏水稻。 译文:稻田里千区稻子倒映在水面上,村庄旁几处烟雾袅袅升腾。轻风吹起树梢低垂下来,轻轻的波浪托起水中的花瓣。鸟儿飞进深深的菜地,野鸭戏水浅沙中游弋。歌声不绝于耳,在这里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家乡乡村美景的描绘。首句写稻田,次句写村庄,三句写风、花,四句写鸟雀与凫鹥,五句写歌声。全诗语言质朴流畅,意境优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