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兀兀坐,人闲事事疏。
乱山看过画,堆案读残书。
细雨衔杯后,微风隐几余。
不劳渔父问,方寸已空虚。
【注释】
漫兴:随意写下的诗篇。窗下:指诗人在室内。兀兀:孤独的样子。事:事情。疏:闲散。画:指山水画。残书:未读完的书。衔:含,吞食。几:小桌子。方寸:心房、心意。已虚:已经空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隐居山中时写的两首七绝,表现了他在清幽的山林之中,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生活情趣。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窗下兀兀独坐,人虽悠闲却对世事疏离,不问世事的闲逸情态跃然纸上。“窗下”点出地点,说明环境清幽,“兀兀”二字写出诗人心境孤寂之状,而“人闲事事疏”则进一步揭示出他闲逸的缘由,即对名利富贵的淡薄之心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细雨衔杯后,微风隐几余。”这两句是说在雨停风定之后,诗人才放下手中的酒杯,在桌边小憩片刻,细细品味着美酒带来的惬意。“细雨”与“微风”相呼应,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衔杯”二字更显出诗人饮酒时的从容自得,“隐几余”三个字描绘出诗人在品酒之际悠然自得的神态。
第三句“乱山看过画”,诗人用“看过画”来形容眼前的景色,意指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同时也暗含了他对这种美景的欣赏。然而,“堆案读残书”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外界的美景如画,但他仍然无法摆脱对读书的渴望,因为在他看来,读书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堆案”一词描绘出了他读书时专注的场景,“残书”则暗示了他对于读书的热爱。
第四句“细雨衔杯后,微风隐几余”,“细雨衔杯后”描绘了雨后的清新场景,而“微风隐几余”则表达了诗人在微风拂面之时的轻松愉悦。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最后一句“不劳渔父问,方寸已空虚”,则是对全诗的概括与升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渔夫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已经达到了心灵的空虚和宁静,无需他人的询问和评价。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清幽的山林之中,悠然自得、淡泊明志的生活情趣。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