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注释】: 诸峰:群山。殊阴晴:不同天气。岚雨:指雾气。洒:洒落在……身上。乱泉路:指山路曲折,难以辨认。时飞导:时常为向导。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游有马入山时所观景色。首联写诸峰之景;颔联写山路之难;颈联写鸟语之趣。全诗意境幽深、清丽
【注释】 1. 哀东七三首:指杜甫的诗篇。 2. 其三:指《哀东七三首》中的第三篇。甲午,即天宝十三年(754),作者时年四十岁。 3. 居日本:在日期间。 4. 此行:这次出使日本的行动。 5. 海东得是儿:在海东(日本)得到这样一个孩子。海东,指南方。 6. 自诧带奇气:自己夸耀这个孩子与众不同,有异于常人的奇异之气。 7. 归来太仓卒:归程仓促。 8. 断乳哺用饵:断乳后喂孩子以食物。 9
这首诗是《哀东七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亡妻的最后诀别,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儿死肤未冰,卧板藉以褓。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妻子去世后的悲痛心情。"儿死肤未冰"指的是妻子离世时皮肤仍然温热,暗示她的离去是如此突然而无情,让人来不及准备。"卧板藉以褓"则描绘了诗人将妻子的尸体放置在木板上,用被子覆盖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亡妻的尊重和不舍。
注释: 1. 山街足楼阁:山上的道路两旁布满了高楼。足,满。 2. 姝丽多倚市:美丽的女子们大多在集市旁站立。姝丽,美女。倚,靠近、依附。 3. 借吾一榻风:借用我这一张床,感受一阵清风。借,借用。吾,我。榻,床。 4. 梦入溪声里:如同进入梦境一般,感觉好像听到了溪水的流水声。 译文: 山间道路两旁高楼林立,美丽的女子们在市集旁聚集。 借我这张床,让我感受到一阵清风,仿佛置身于梦境
注释:我躺在屋中,看着群山起伏,山势非常壮观。 长天如匹绢,泼绿恣游戏。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侧卧看群峦”,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次句“起伏极有势”,形容山脉的气势磅礴;第三句“长天如匹绢”,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天空宽广无垠、如绢般柔美的景色;第四句“泼绿恣游戏”,则形象地展现了春天里绿色在天空中自由飘洒的场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自都署步归寓宅:从官府回到自己的住宅。 幕府绝通谒,散步惟长廊:衙门里不接待宾客,只能悠闲地在走廊里散步。 枇杷冬始发,雨中送微香:只有到了冬天,枇杷花才开始开放,雨中飘来阵阵清香。 院落疏逢人,向夕气已苍:院落间稀疏地碰到几个行人,傍晚时分已经变得苍老。 觅句悄隐几,移灯清照床:悄悄地坐在小桌前吟诗作赋,把灯移到床上以便看清。 朅来亲吏牍,勉强岂所长:最近又亲自处理了公文
有马杂诗 其四 (甲午) 溪馆无人至,松杉閟翠微。 乌山底处似,沈范二公祠。 注释: 溪馆:溪边的馆舍。 无人至:没有人来。 松杉:指的是松树和杉树,这里用来象征幽静的山林。 閟:同“闭”,隐藏、封闭。 翠微:青翠的山色,此处指山林之美。 乌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底处:山的底部。 沈范二公祠:指的是沈约和范晔两位文人的祠堂,他们曾在此隐居读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
```plain 有马杂诗 其三 (甲午) 阴阳为之炭,不亏亦不盈。 已余幽忧疾,始信泉有灵。 注释: - 阴阳:这里指天地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炭:比喻天地间的能量或力量。 - 不亏亦不盈:既未减少也未增加,保持平衡。 - 已余幽忧疾:剩下的忧愁已经痊愈。已余:剩下的;幽忧:忧愁;疾:病。 - 始信泉有灵:这才相信泉水具有神奇的力量。泉:此处指山间的溪泉。 赏析:
贫女(甲午)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 蓬草编的门里没有见过华丽的香气,我本想通过良媒来寻找一个好归宿,却反而更加伤心。谁能欣赏我的风雅与独特气质,而众人只可怜我因时代所限的简朴装扮。 我敢于用手指展示我的针法技巧,不愿意让画眉成为装饰自己的工具。每年辛苦地刺绣
【注释】 有马:指隐居不仕。杂诗其二:即“松萝风飒然,双泉自奔泻”,写山中景致和隐士生活。 踞石而科头: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头发散乱着。科头,古代的平民百姓在劳作时不戴帽子。 白衣山人:泛指隐士、高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中隐者的生活。首句用风声来描写松萝风飒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颔联写隐者的生活,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头发散乱着,这是一幅多么闲适的画面;颈联写诗人与隐者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