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死肤未冰,卧板藉以褓。
出门别吾友,归敛已不早。
入棺望始绝,父子缘遽了。
犹当书两和,白骨知此恼。
纸钱送汝去,遗烬那忍扫。
今宵我不寐,窗下灯皎皎。
后房汝啼处,絮泣剩婢媪。
一家各上床,掷汝向荒草。
岁尽冶城旁,月寒新鬼小。

这首诗是《哀东七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亡妻的最后诀别,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悲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儿死肤未冰,卧板藉以褓。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妻子去世后的悲痛心情。”儿死肤未冰”指的是妻子离世时皮肤仍然温热,暗示她的离去是如此突然而无情,让人来不及准备。”卧板藉以褓”则描绘了诗人将妻子的尸体放置在木板上,用被子覆盖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亡妻的尊重和不舍。

出门别吾友,归敛已不早。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告别朋友的场景。”出门别吾友”表明诗人在告别朋友后,立即投入到处理丧事中。”归敛已不早”则说明丧事处理得非常匆忙,时间紧迫。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丧事时的焦虑和压力。

入棺望始绝,父子缘遽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入棺望始绝”意味着诗人在进入棺材时,才看到亡妻已经离世,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让诗人感到非常难过。”父子缘遽了”则表示夫妻之间的缘分即将结束,这对夫妻的生活即将画上句号。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犹当书两和,白骨知此恼。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犹当书两和”意味着尽管亡妻已经离世,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通过书写来表达对亡妻的爱和思念,希望她的灵魂能够得到安宁。”白骨知此恼”则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灵魂的担忧,担心她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能够找到安宁,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思念之情。

纸钱送汝去,遗烬那忍扫。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为亡妻烧纸钱的场景。”纸钱送汝去”意味着诗人为亡妻准备了纸钱,希望能通过这些纸钱为她带去温暖和安慰。”遗烬那忍扫”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纸钱的处理方式,他不忍心将这些遗烬扫走,而是希望它们能够保留下来,作为对亡妻的记忆和纪念。

今宵我不寐,窗下灯皎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悲伤而无法入睡的情景。”今宵我不寐”意味着诗人在今晚没有睡好觉,一直在想着亡妻的事情。”窗下灯皎皎”则描绘了诗人在窗下点着明亮的灯光,独自一人默默流泪的情景。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悲伤中的孤独和无助。

后房汝啼处,絮泣剩婢媪。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听到女儿哭泣声的场景。”后房汝啼处”意味着在诗人的家里,女儿的房间传来了哭声。”絮泣剩婢媪”则描述了家中的女仆和老妇们也加入了哭泣的行列,共同为亡妻哀悼。这两句诗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一家各上床,掷汝向荒草。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和家人一起安葬亡妻的情景。”一家各上床”意味着家庭成员们都已经躺下休息,而诗人却还坐在床边,陪伴着亡妻的灵魂。”掷汝向荒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妻的深情厚意,他希望将亡妻的灵魂送到荒草丛生的地方,让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安心地生活。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岁尽冶城旁,月寒新鬼小。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岁尽冶城旁”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而亡妻的灵魂仍然留在这个世界上,这让诗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月寒新鬼小”则描绘了夜晚月亮寒冷的情景,而新鬼(指亡妻的灵魂)显得更加微小,更加凄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亡妻灵魂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亡妻的最后诀别场景及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儿死肤未冰”和“父子缘遽了”,形象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绘,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进一步突出了亡妻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