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注释】 1. 续海藏楼杂诗:作者在海藏楼上所作之诗。 2. 之官而北上,留京而南归:诗人因官职调动而前往北方任职,又因故留在京城而返回南方。 3. 屈曲使投闲,天欤非人为:仕途曲折而使自己陷入闲散的境地,难道是上天的安排吗? 4. 功名与节义:追求功名和节义。 5. 时论方背驰:舆论正朝着相反的方向奔涌而去。 6. 名教已扫地:名声和教化已经扫地,无法挽回。 7. 何人能维持
十二月二十五日鉴泉示生日诗 避兵真偷生,亡国方忍死。 非徒无死所,留眼将有视。 君王何所慕,弃国如敝屣。 天倾地维绝,举世悖人理。 老夫今焉归,投彼虎与兕。 磨牙复吮血,大乱从此始。 嗟君抱忠义,阿世深所耻。 伤心生日诗,不啻以自诔。 歌哭老更哀,意气付逝水。 惟应奋史笔,文献徵宋杞。 恶名彼何成,千秋诛竖子。 注释: 1. 十二月二十五日:指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具体日期不详。2. 鉴泉示生日诗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避世,不愿与世人交往时创作的。他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观察,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看法。 “避世不见人”一句,表明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世喧嚣。这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长望天与日”一句,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仰望天空和太阳,感受它们的光辉和力量。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仰和敬畏,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赏析】 《续海藏楼杂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组诗作品。此诗共四首,每句五字,押平声韵,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了诗人对君子和小人、士人与俗人之间区别的感慨之情。 “君子尚不屈”,意思是说君子即使受到委屈也不会屈服。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修养的士人或官员。他们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正义感,不会轻易地屈服于权势或金钱的诱惑。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视为一种美德,被广泛赞誉和推崇。 “尺蠖时求伸”
诗句释义: 1. 全家陷兵间,自意必离散。 - 全家被卷入战乱中,自然感到自己也会遭受离散的命运。 2. 登高望洞庭,方寸亦已乱。 - 站在高处远望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内心已经感到混乱和不安。 3. 大江接烽火,卷土纷惊窜。 - 看到远处的大江上燃起的烽火,感受到军队正在激烈战斗,士兵们纷纷逃散。 4. 儿垂得吾勇,挺身赴危难。 - 儿子也表现出了英勇,愿意挺身而出,面对危险。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续海藏楼杂诗》。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并对关键词加上注释和赏析。 吾心有是非,诗书为之主。——我的心中有是非,诗歌和书籍是我的主要导师。 中含古性情,乖戾了无取。——内心蕴含着古代的性情,但这种性情乖戾,不值得取用。 世风忽扬尘,吹我堕何所?——世间风气突然变得浮躁,把我带到了何处呢? 举头失日月,震耳剧雷雨。——抬头望去,天地间只剩下了日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柏石》。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1. 曾士元求题其母节孝刘太夫人柏石画册 - 解释:曾士元请求为他的祖母刘太夫人的柏石画册作题跋。柏石是一种石头,此处可能是指祖母的肖像画或家中珍藏的文物。 2. 处世有百艰,胜天惟一德。 - 解释: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只有德行能够超越一切困难。这里的“胜天”表示胜过自然
续海藏楼杂诗 郑孝胥笔下历史与现实交织 1. 楼前菊始花,楼上月又满 - 诗人以菊花盛开为起始,象征秋天的到来,而月亮的圆满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终结。 2. 填胸无底哀,花月空挂眼 - “填胸无底哀”形容诗人内心深处无尽的哀愁,“花月空挂眼”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 3. 时事遽至斯,终身意未展 - 面对突如其来的时事,诗人感到自己无法施展抱负,内心充满遗憾和挫败感。 4. 奔车与覆舟
续海藏楼杂诗 党人倡仇满,屠戮及妇孺。享国诚有毒,无辜彼何与? 淩弱而暴寡,不义我所恶。独怪亿万心,亦有亿兆诅。 蒸民丧懿德,孰可以理喻?夷齐独叩马,忤世良弗顾。 注释: - 党人倡仇满,屠戮及妇孺。 - 党人:指反对明朝的汉族人士。 - 倡:倡导、提倡。 - 仇满:仇视清朝统治者。 - 屠戮:屠杀,杀戮。 - 及:包括。 - 妇孺:指妇女和儿童。 - 享国诚有毒,无辜彼何与? - 享国
续海藏楼杂诗 解读郑孝胥诗歌背后深意与情感表达 1. 前言 - 郑孝胥简介及创作背景 - “续海藏楼杂诗”主题概述 - 诗歌中关键词汇解析 2. 首句释义 - “天下奇男子”含义探讨 - “惟王保保”独特比喻分析 - “平生惜此人”情感寄托 3. 诗句赏析 - “谁能厉忠义”忠诚品质颂扬 - “抗节誓不挠”精神象征阐释 - “善死固有道”生死观展现 4. 第二句详解 - “首鼠深可憎”形象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