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赏析】 《循龙州城垣遂入同风书院访仙岩登可思亭九月十六日也》,此诗作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九月。作者为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对历史和文学的研究颇有成就。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个人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九月十六日登同风书院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从筑城开始,描绘了龙州的城垣,以及由此进入同风书院的过程。接着
这是一首描写梅园景色的七律。首联以“纵眼”写梅,言其气势不凡;颔联以“目光注射”写梅,言其无坚不摧;颈联以“去年连城千万峰”写梅,言其势大如山;尾联用“倚遍危楼终不适”写梅,言其高不可攀。 译文: 平生眼光犀利有力,超海穿山随心所欲。目光如炬穿透一切,何物相阻笑我如墙。 去年连绵山峰千万,为我军开道皆退避。龙州局势稍平,倚尽高楼仍心有余悸。 西厅双窗仅作一景,百里云烟收于咫尺。如今边帅用诗人
【注释】 年光如逝水:时间就像流逝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流落付一叹:飘零的生涯只能发出一声叹息。 卷中有崔徽:卷子里有崔徽的照片。 缄封不能看:把照片放在信封里保存起来,但是不能打开看。 【赏析】 这首七绝写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伤。“年光如逝水,流落付一叹。”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人生易老。“卷中有崔徽,缄封不能看。”崔徽是唐代著名美女,诗人在卷中找到了崔徽的照片,但为了不让它受污损
【赏析】 此为登乌蛮滩、过伏波庙的观感。“郁水经此滩,谈者各动色。”郁水流经此地,人们无不为之动容。乌蛮滩地势险要,是通往南方的重要通道。诗人登上乌蛮滩,远望着郁水上流湍急的水势,不禁感慨万分。“一川中奔泻,两岫旁崱屴。”“崱屴”形容山峦重叠的样子。这里指郁水两岸的山峦起伏连绵,形态各异。诗人站在乌蛮滩上,俯瞰着奔腾不息的郁水,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想起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善战
【注释】 舐糠(sì kāng)遂及米:比喻不学无术,依仗权势,妄图篡夺。 南势欲北扫:指刘裕在南方的势力想要北伐,统一北方。 有忌或未能,老罴卧当道:有人嫉妒他(指桓玄),又因他(指刘裕)年纪大了,没有能成大事,所以像老狼(喻指桓玄)卧在道路中央一样,阻碍了刘裕前进的脚步。 【赏析】 《连城军》是刘裕作的一首诗,其诗曰:“舐糠遂及米,南势欲北扫。有忌或未能,老罴卧当道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作答。“杂诗”即杂感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看法。首联两句写雄鸠自由自得,了无牵挂,而人却被名利所累,不得解脱;颔联写人受名利的束缚不能见人之豪情壮志;颈联写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豪情壮志,不能看到人之豪情壮志。 【答案】 译文: 雄鸠自鸣自唱,了无牵挂
注释: 槛熊,指关在笼子里的熊。猛姿,威猛的外形或姿态。子母猿,母子猿猴,这里指母猿。相依,相互依靠。可感,令人感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写槛熊和子母猿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屈、相互依靠的感慨。 "槛熊有猛姿,嗟汝负其胆",意思是说,关在笼子里的熊虽然威猛,但却没有勇气逃脱,只能叹息自己没有勇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无奈和哀叹。 "不如子母猿,相依殊可感",意思是说
诗句注释: - “海泣江愁”指长江和大海因战乱而哀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 “楚叟”指的是楚国的老年人,此处借指那些为战争而衰老的人,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 - “乞娱老”意味着老人乞求以歌舞娱乐来消磨时光,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悲哀。 - “养兵成贼”指责那些不务政事,反而养兵如贼的行为,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根源。 - “半壁东南”指国土被分割
【注释】 华人无贵贱,诪张喜为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以虚伪的喜气来欺骗人。 此技欲何施,反遭彼族嫚:用这种伎俩有什么用,反而招致别人的轻视和侮辱。 吾友虽多贤,刚者亦罕见:我的朋友虽有很多贤能之士,但是正直的人却很少见。 南萨与北郭,二子我所惮:南方的郭氏和北方的赵氏,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是我担心害怕的。 秋屏实劲特,骨立肤不曼:你是个有骨气、有志向的人,虽然身材瘦弱但并不软弱。 浊河方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