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南渡遗嫠流人伍,老去才名谁比数? “南渡遗嫠”,指南宋末年女诗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在金兵入侵后,与丈夫赵明诚被迫南渡。这里的“嫠”字,指的是寡妇,暗指李清照的身世。“老去才名谁比数?”这句话是说,在晚年的时候,她的才名已经无人能比了。 歌辞激愤一世无,小朝廷人真愧汝。 “歌辞激愤”,指的是李清照在晚年时所写的《夏日绝句》中的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家书至却寄》。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注释和赏析: 1. 家书至却寄:收到你的书信,我回信给你。 2. 书来意万千:你的书信里有许多意思。 3. 隔此纸一重:通过这纸张之间的距离,感觉好像隔着一层。 4. 持剪手自发:用手拿着剪刀剪开。 5. 尚恐读易穷:恐怕读完了《易经》还读不完。 6. 向来喜夜书:过去喜欢在夜晚读书。 7. 灯花剔幢幢:用蜡烛烧灯芯,使得灯火闪烁。 8
【注释】 1. 出京:指诗人离开京都。2. 林叶黄:树叶变黄,暗示秋意渐浓。3. 难留意:指诗人在离开京城的途中,心情难以平静。4. 离色:离别的色彩,形容秋天的氛围。5. 寒吹:冷风。6. 三五:指亲朋好友。7. 细事:小事,琐碎的事情。8. 迫生计:迫于生计的压力。9. 翻然:突然,猛然。10. 微念:微小的念头、想法。11. 沈鸷(zhì):深沉而有力。12. 宁辞长途劳:宁愿不辞辛劳
官学杂诗 家孥寄人食,一身居都门。 谁言不易居,寝处长苦闲。 昼倦俄欲觉,诸生诵已繁。 取书与相和,梦我丱角年。 从嘲先生痴,涸辙枯微官。 尚憎凤皇池,今为鹅鸭喧。 岂知无巢者,暮雨鸦飞翻。 十旬沈我书,方寸丛忧患。 耐闲特不易,所学诚空言。 注释: - 家孥寄人食:家中的妻儿寄住在别人家吃饭。孥,儿女;家,指妻子儿女;寄,寄住于他人之家;人,人家,别人的家。 - 一身居都门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描绘了他对家庭和子女的深深关爱。 首句"家书至却寄",意味着家中书信到来时,他总会寄出回信,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 第二句"大七黠可怜,岁暮甫断乳",描述了他的儿子大七刚断乳时的模样,可爱又可怜。 第三、四句"孟冬我行时,识字已百许",描述了他在冬季出行时,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识字了。 第五、六、七句"渠姊强解事,笑语颇楚楚。见舅肆顽痴,娅姹聒大母。小七虽未周
官学杂诗: 习静必于动,解人无不可。 马足复车尘,中著瞢腾我。 侧肩入戏场,里耳聚已夥。 众生等螟蛉,吾岂殊果蠃? 绕梁遇法曲,赏音久亦颇。 持此较奔波,所得讵幺麽。 注释: 1. 习静必于动:学习静心必须在活动中进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2. 解人无不可:理解的人没有不可以的,表达了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 3. 马足复车尘:比喻世事纷扰,如同马蹄扬起的车尘。 4. 中著瞢腾我
【释义】 保郎:指高松;义士:指李白。高松可以枯朽,而义士的泪却永远不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高松比作人,写其可朽,而义士的泪却永远不干。此诗以物喻人,以景结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1. 五月六月交,雨势昼夜大。 - 五月和六月交接之时,雨势非常大,日夜不停。 2. 中宵闻叫呼,巷屋纷倒坏。 - 半夜里听到喊叫声,巷子里的房屋纷纷倒塌。 3. 朋亲断奔视,消息各狼狈。 - 亲友们急忙跑来看,每个人都很狼狈。 4. 忍盦庭柳拔,乙盦床书败。 - 忍庵庭院里的柳树被拔起,乙庵的书被翻乱了。 5. 经旬觏檐日
官学杂诗 今年本苦旱,一雨遽浩浩。 桑干既北决,滹沱亦南倒。 畿民半漂没,千里势如扫。 皇仁虽亟赈,岂免穷无告。 致灾大臣咎,幸已宽谴诮。 夫何反行乐,张晏恣燕犒。 吾皇富春秋,左右赖辅导。 谁司致君责,老智讵称髦。 位卑固有罪,悲叹心孔悼。 注释 官学杂诗:官学杂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本苦旱:今年本应是大旱之年。(今年) 一雨遽浩浩:一场大雨下来(就)浩浩荡荡的。 桑干既北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张籍,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公卿喜接士,清望雅所归。 注释:公卿(高级官员)喜欢接待那些有才华的人,他们因高尚的声望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尊重。 2. 良莠虽杂陈,此意未可非。 注释:虽然人才中也有好的和不好的,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所有人才的价值。 3. 谓彼为士者,岂无以自居。 注释:对于那些自称为“士”的人,难道没有一种理由可以自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