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岳祥
注释: 天地都在悲歌中,江城的战场还残留着战斗的血迹。 哀伤的急流冲刷着道路,斜阳照射着残败的书籍。 头发脱落因此懒得梳理,园子荒废也懒得锄草。 过去曾经有两只紫色的燕子,跟随我来到茅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鄞江之游之前寄给朋友正仲的三首诗之一。全诗以“为”起头,直接进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和悲伤。 一、二句“天地悲歌里,江城战血馀”,写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叹天地间充满了悲歌
春晓 高枕还慵起,晴窗晓日明。 家贫从省事,身老放徐行。 溪树藏村暗,山花照市明。 园林有乐事,桑下见雏成。 译文: 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我高枕而卧,却懒得起床,因为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我虽然贫穷,但可以少操些心,享受生活。我已经年老体弱,可以慢慢地散步,欣赏着周围的景色。 溪边的大树隐藏在村庄的阴影里,而山上的花朵则在市场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分析作答。本题要求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时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关键性词语的翻译,如“荒墟”、“莽莽”、“翩然”和“瓶罂”。翻译时一定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无误、表意通顺、语言优美,同时还要注意字词的运用,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断
【注释】 篆畦:指园中种满小篆字的地砖,象征富贵。 正仲:即张正仲,作者的朋友。 追:追随。 唐律:唐代诗歌格律。 史:历史,史书。 荑柔春霰后:形容春天的柳枝柔软,被雪花所覆盖。 花韵午晴初:描述花朵在阳光下绽放的声音。 闲课:闲暇时的功课或任务。 无逸居:意为不要过于安逸的生活。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友人张正仲离开京城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暂山 薄暮悲欢意,无家去住间。 三间临水屋,半树夕阳山。 石雨疏成密,沙潮去未还。 数旬成卧病,转老转多艰。 注释: 1. 薄暮悲欢意:傍晚时分,心情悲伤又喜悦。薄暮,指天色将晚的时候;悲欢意,指心情复杂,既悲伤又喜悦。 2. 无家去住间:没有固定居所,四处漂泊。去住间,指的是居住的地方和时间。 3. 三间临水屋:有三间靠近水面的房子。临水,指房子靠近水域;屋,指房子。 4. 半树夕阳山
诗句释义 1. 眼暗书多误:眼睛模糊,阅读时常常出错。"眼暗"表示视力不佳,"书多误"则暗示因为视力问题而导致的误解或错读。 2. 牙摇饭著沙:牙齿松动,吃饭时饭菜容易掉落到地上。这里描绘了一个老人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饮食困难的情景。 3. 山林消几屐:山林中的小路因积雪而变得难以行走。"几屐"可能是指代老人行走不便的情况。 4. 天地总浮家:整个世界似乎都在飘浮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作品,名为《次韵答陈用之王奕世袁明复三子和篇》。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药留残焙火”:描述了在炉火旁遗留下来的药渣,象征着曾经的忙碌与努力。 - “枕避近溪风”:表达了为了躲避近旁的小溪之风而采用的一种睡眠姿势,反映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意澹琴三叠”:通过弹奏古琴表达出心境的宁静,三叠琴声象征着心灵的平和。 - “人和酒一中”:描绘了人们在饮酒时心情的融洽
【注释】 水阁:水上的楼阁。潘胡二子:指诗人的朋友潘孟阳和胡仲举。小饮:小酌。龟藏意:比喻藏书之意。燕息:休息。规画舫:布置小船。束方渠:束起方形的渠道。隐几:在小几上。听雨:听窗外细雨声。开窗:打开窗户。即:立即。钓鱼:指垂钓。天寒:天气寒冷。共饮:一起喝。吾已久捐书:我已经很久不读书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水阁新成,潘、胡二友来此小聚。主人请客饮酒作乐,而潘、胡二友却有读书之雅好
避地李山 山居门早闭,雪后树重青。 不为艰危迫,谁能险阻登。 寒机与舂应,村诵隔溪听。 绝顶观沧海,海平峰上层。 注释: 1. 避地李山:选择隐居在李山这个地方。 2. 山居门早闭:因为山里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山里的门早早就关上了。 3. 雪后树重青:大雪过后,树叶重新变得青翠。 4. 不为艰危迫:没有遇到什么危险或困难。 5. 谁能险阻登:谁还能攀登那些危险的山峰呢? 6. 寒机与舂应
【注释】 强健:指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近八十:年龄约八十余岁。诚:确实。谒(yè):进见。帝:帝王。悬河:比喻豪饮。抚事遽如许:处理政事如此仓促。流年:光阴、岁月。奈若何:无可奈何。相期:互相期许,相互约定。二老:这里泛指老人。纤阿:古代传说中能驾御云车的神人,后用来比喻能工巧匠。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友人潘大临的诗。首联点明了自己年纪已高,但身体尚健;颔联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