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昭明读书台 周遭云木境,何处是荒台。 雨过溪阴合,天寒夕翠来。 空山惟鸟迹,幽径数花开。 欲问萧梁事,江春去不回。 译文: 四周被云雾和树木环绕着,那荒废的古台究竟在哪里? 雨过后溪边的树木显得更加阴暗,夜晚的山色也显得更加翠绿。 空寂的山中只有鸟儿的痕迹,小径边偶尔能见到几朵鲜花盛开。 想询问当年萧梁王朝的事情,但江水春天的流逝却不会回头。 注释: 1. 昭明
晨至燕子矶 晨行来野眺,旅食减春游。 远树平芜积,空江白日流。 微风留燕子,芳草遍皇州。 何必携壶出,杨花扑酒楼。 注释与赏析: - 晨行来野眺: 早晨出发到野外眺望。 - 旅食减春游: 旅途中的饭菜减少了春天的游玩。 - 远树平芜积: 远处的树木覆盖着平坦的草地。 - 空江白日流: 宽阔的江面上白昼的水流显得空旷。 - 微风留燕子: 轻轻的微风吹过,留下了燕子的痕迹。 - 芳草遍皇州:
青溪 青溪一片月,无复小姑祠。 社雨神弦湿,清歌子夜时。 山风坠乌桕,江路发蔷薇。 采得幽花返,何因寄所思。 注释: 1. 青溪:即青溪水,流经浙江省德清县,为苕溪的上游。这里泛指家乡之水。 2. 青溪一片月:形容月光如青溪一样清澈明亮。 3. 无复小姑祠:没有了小姑(即小姑嫂)的祠堂。 4. 社雨神弦湿:指的是祭祀土地神(社神)后,神弦沾满了雨水。 5. 清歌子夜时:子夜时分,歌声清脆婉转。
诗句释义: 1. 登牛首山: - 这是一首描述作者登上牛首山的诗。牛首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 2. 百折凭危磴: - 形容登山时经过了许多曲折险峻的地方。“百折”表示经历多次转折。 3. 双峰列翠屏: - 描述牛首山的两个山峰像屏障一样排列。“翠屏”是指绿色的屏障,常用来形容山峰如屏般翠绿且高大。 4. 阴晴干象纬: - 这里用天文术语“象纬”指代天空中的星宿和方位
【注释】 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 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 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 【赏析】 《灵谷寺松径》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松径”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秀美的自然风景图,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首联“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诗人从自己的住所出发,沿着通往灵谷寺的小路,走了一段距离,眼前出现了茂密的高树林景
入栖霞寺 寻幽入古寺,松竹乱岩扉。 迟日山光静,高天夕气微。 澄潭宿花影,清磬出烟霏。 欲向中峰住,闲云去不归。 注释: 1. 寻幽入古寺:寻找幽静之地进入古老的寺庙。 2. 松竹乱岩扉:松树和竹子在岩石的门扉上杂乱无章地生长。 3. 迟日山光静:太阳渐渐落下,山间的光线变得宁静。 4. 高天夕气微:天空中的晚风轻轻吹拂。 5. 澄潭宿花影:清澈的池塘上倒映着花朵的影子。 6. 清磬出烟霏
【注释】祖堂山:在山西五台县,为佛教圣地之一。石窟仙岩:指五台山上的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的地方。融公:唐代高僧慧理的别号。古道场:指寺院中的讲经说法场所。苔侵祖衣冷,云覆定僧长:意思是说,苔藓侵蚀了祖师的衣服,云雾遮蔽了僧人的身形。岚作移时雨:意思是说,云雾缭绕像要下一场雨似的。花生一院香:意思是说,庭院中生长着许多莲花。相寻莲社似,清赏正难忘:意思是说,我们寻找着与佛结缘的机会,清赏自然之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文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通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语和要求来分析概括,注意不要答非所问。 “避地村居十首 其一”,这是一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志向。此诗是组诗的第一首,全诗以农事为线索展开,写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
诗句解析与译文 天界寺毗卢阁 - 杰阁凌群有:形容天界寺的毗卢阁高耸入云,非常壮观。 - 凭虚万象生:指在阁中可以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存在,虚无缥缈。 宗门数花落 - 宗门:可能指寺庙或道观。 - 数花落: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如梅花、桃花等花朵凋零。 法界众山明 - 法界:佛教用语,指所有众生所在的世界。 - 众山明:比喻佛法普及于世界各地,如同群山一样清晰明了。 霁色浮淮树,江流入旧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考核对于诗句含义的阐释、情感的把握和手法的判断。此题中,“摄山”是诗篇的篇名,“岩栖怀宿昔,登跻及春天。屡憩孤云没,将飞众壑悬。群山归宿雨,远色见江烟。独往无人识,长歌落日前。”这是一首五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