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
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
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
【注释】
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
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
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
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
【赏析】
《灵谷寺松径》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松径”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秀美的自然风景图,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首联“一从灵谷去,数里见高林。”诗人从自己的住所出发,沿着通往灵谷寺的小路,走了一段距离,眼前出现了茂密的高树林景。这两句诗通过“一从”、“数里”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
颔联“亭午群峰正,空山万籁深。”诗人来到了灵谷寺附近的山峰上,只见群山环抱,景色壮观。在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群峰上,形成一道道耀眼的光芒;而万籁俱寂之中,只有风声、虫鸣和松涛交织成一曲幽深的乐章。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峰、阳光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颈联“鸟归迟暝色,云至改松阴。”随着天色渐晚,鸟儿们开始归巢休息;而当云彩飘来,遮住了阳光时,原本郁郁葱葱的松树也变得暗淡无光。这两句诗通过对夕阳西下、云遮雾绕等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尾联“不必寻僧语,萧条物外心。”诗人在欣赏完美丽的景色后,并没有去寻找僧人聊天或倾诉心事。而是选择独自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这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境界,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净化。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灵谷寺附近大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转折等手法,使诗歌更具层次感和节奏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