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来作答。 “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首联点明题旨,写诗人登台远眺。春日里游兴未尽,却已到了雨花台上。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因春游而登上了雨花台,表达了诗人游览后心情舒畅,欲乘胜再游之意。 “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第二联是说诗人登上雨花台后,发现山中鸟儿飞走,只有青山依旧
【注释】 甘露寺北轩夜坐:甘露寺,在苏州西郊。北轩,即甘露寺的北屋,为僧侣栖止之地。 登眺极幽深,江山入苦吟:登上高高的楼阁,眺望远处的山水,景色十分幽静、深远,这使我想起了古人的诗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 度林钟飒飒:听到风声如同树林中传来的钟声。 湿露月涔涔:月光下,露珠滴滴答答地落下。 鹤语传羁思,炉香敛道心:听着仙鹤鸣叫,似乎在传达着什么;而自己则被炉中的香火所熏染,内心渐渐平静下来。
【注释】 1. 莳:培植,栽种。 2. 黄叶:秋天飘落的叶子。 3. 林皋:山林之中。 4. 芳草:指野草。 5. 茅斋:茅屋。 6. 短蒿:矮小草茎。 7. 送酒:赠送美酒。 8. 登高:指登高远眺,抒发情怀。 9. 频行圃:多次在菜园里行走。 10. 人影劳:人影劳累,形容采摘菊花的人辛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秋日里种菊、采菊、赏菊的情景。首句写菊已种下,第二句写秋日林中之寂寥,第三
【注释】 林月:月亮在树林中。鸡声坠:鸡叫声响彻夜空。篮舆:篮子车。树杪行:树枝上行走。江潮:长江的水流。随马走:随着马儿奔跑。岚雾:山间云雾。触衣生:云雾缭绕,感觉如衣被裹身。谷鸟:山谷中的鸟儿。芳甸:美丽的原野。山龙:山中的神龙。旧京:过去的京都。五云:五种颜色的云彩。咫尺:极短的距离,比喻近。石头城:指南京的石头城。缥缈:隐隐约约的样子。 【赏析】 此诗为登高望远之作,写秋日金陵全景
【注释】 甘露寺北轩夜坐用唐人韵(其一) 浪迹久忘名,云林却有情。 堂空依佛静,句稳绕灯行。 茶鼎潮吹雪,风轩竹和笙。 尘襟知久涤,萧瑟听江声。 【译文】 我浪迹江湖很久,忘记了名利,却深深眷恋着这云林寺的清幽景色。殿堂空空无人,唯有佛祖的法音显得特别宁静;诗句平缓而稳重,仿佛随着佛灯的微光在飘动。茶炉上沸腾的水泡犹如雪白的雪花,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与笙声相和。我心如止水早已洗净了尘世的烦恼
莳菊四首 其一 傲然的菊花,它懂得怎样在风雨中傲然挺立。 即使是严霜,也能感受到它的孤高与清冷。 老朋友喜欢欣赏水边的石头, 山居之人却偏爱喧闹的地方。 雁群飞向荒郊江上, 天寒时节古宅时见。 苍茫之中隐现着秋草, 篱笆之外尚不知我心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望钟山云起 - 译文: 远眺钟山的云层起伏。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通过视角看到远处的山峦和云彩的变化。钟山是南京的一座名山,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深远和神秘之感。 2. 孝陵松柏路,郁郁吐奇姿 - 译文: 孝陵旁的松柏大道上,郁郁葱葱地展现着它们的奇特姿态。 - 赏析: 孝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这里的松柏代表了对逝者的尊敬和纪念
玉山寺 斗笠逢僧话,松房古院存。 山光印衣摺,佛足上江痕。 施食鼋窥钵,开关月到门。 劳劳倦行役,小憩过祗园。 注释: - “斗笠逢僧话”:用斗笠遮雨时遇到了和尚聊天。 - “松房古院存”:古旧的松树房舍还在。 - “山光印衣摺”:山上的风景映衬在衣服褶皱上。 - “佛足上江痕”:佛像的脚印留在了江水中。 - “施食鼋窥钵”:乌龟偷吃食物时被僧人发现。 - “开关月到门”:月亮从门口照进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酬张少府》。 鹤林寺古竹院步先侍御旧题 荒榛翳空院,非复□□□。 游竹春来少,虚堂鸟下窥。 晨钟僧乞食,深莽客临碑。 感慨怀今昔,斜阳度水迟。 注释: 1. 鹤林寺古竹院步先侍御旧题:这是一首酬答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向张少府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2. 荒榛翳空院,非复□□□:荒榛指的是荒凉的树木,翳指覆盖。这句话表达了过去的景象与现在不同,已经变得荒凉
银山寺 【注释】:银山,地名,在今江西贵溪。 【译文】: 山色涛声中,僧人敲了庵门。 长满青苔的台阶,僧人不出去,江面静悄悄,佛像不说话。 乱石中禅意寂静,睡龙般的水势尊贵。 寥寥几声打坐后,与世隔绝许久,不再理会喧哗。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诗人正处在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之中。此诗作于诗人贬官九江时所作,是一首题咏庐山银山寺的五律。首句“山色涛声里”点明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