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
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
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
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来作答。

“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首联点明题旨,写诗人登台远眺。春日里游兴未尽,却已到了雨花台上。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因春游而登上了雨花台,表达了诗人游览后心情舒畅,欲乘胜再游之意。

“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第二联是说诗人登上雨花台后,发现山中鸟儿飞走,只有青山依旧。这里既写了自然景物的特点,又暗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青山依旧,人去鸟归,更增添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

“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第三联进一步描写了雨后的景色,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雨后春笋般的翠竹丛生,万丈青山在细雨和阴云中更显得清幽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第四联是说站在雨花台边,望着那荒废的台榭,不禁想起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与衰败。这里的“荒台畔”“烟花”都暗含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答案】

(1)雨中登雨花台

春日游雨花台,兴致尚未尽,又已登临台顶。

(2)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

群鸟惊飞,青山独立,一片空旷寂寥的景象。

(3)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

春雨过后,草长得十分茂盛,万丈青山在雨雾中更显清高秀丽。

(4)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

站在雨花台边,面对曾经繁华的台城遗迹,心中涌起一股历史感伤。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于春日登临雨花台,触目所见之景令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开门见山,交代登台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春天天气晴朗,游兴正浓,便来到雨花台一饱眼福。

颔联写诗人在雨后登临雨花台所见之景。此时山中鸟儿纷纷飞去,而诗人则独自站立于青山之上,遥望远方。此处以景衬情,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特点,又暗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青山依旧,人去鸟归,更增添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

颈联进一步描绘出雨后春山的清新秀美。绿草如茵、鲜花盛开,雨后春笋般的翠竹丛生,万丈青山在细雨和阴云中更显得清幽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尾联写诗人在雨花台边,望着那荒废的台榭,不禁想起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与衰败。这里的“荒台畔”、“烟花”都暗含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全诗通过雨后的春山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