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
逃名最喜称无姓,抱病还应厌有身。 说着宦游如一梦,不知犹是籍中人。 诗句逐句释义: 1. 逃名最喜称无姓: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追求。"逃名"意味着逃避名声或名誉的追求,"最喜"表明这是他非常乐意和满足的事情。"称无姓"可能指的是摆脱了外在身份的束缚,没有留下任何个人印记,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2. 抱病还应厌有身:反映了诗人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以及他对社会角色的期望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赵渐斋的赠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离尘世、追求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赞赏之情。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为耽泉石谢尘缨(为): 为了(为了)。 谢尘缨(谢):拒绝世俗的名利和繁华。 散发扁舟羡独行(散发:披散头发;扁舟:小船。羡慕独自行走在水上的自由自在): 披散头发乘着小船,羡慕独自行走在水上的生活。 数亩荒庐堪自老(数亩:指几亩地。荒庐:破旧的房子。堪自老:能够自己安享晚年)
【注释】 四周环积水,信此羽人居:四周环绕着积水,可以信认为这里居住的是修道成仙的羽人。 鸟下忘机后,猿窥捣药余:鸟儿飞去忘记机巧之后,猿猴窥探到捣药的剩余物。 闲寻渔父伴,自注道家书:闲来时找一位渔夫做伴,自己注解了《老子》。 笑我劳生甚,逍遥尔不如:笑我劳碌的生活太过于辛苦,我还不如你们逍遥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马迹山时所写。首联写诗人在山上宿于道士之房,四顾环水,疑为神仙所居
【注释】 沙堤:指京城的官道。朱门:指豪门贵族的门户。曾向:曾经到过。相公:指宰相。逢迎:迎合。不意:没有预料到。犹能惯:还是能够习惯。回首:回头看。梦中:比喻虚幻,不真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春任江州刺史时写的。诗人在任期间,常与僚属游宴于西湖之滨的沙堤上,并写下一些描写景物的诗篇。这是其中第二首,写他游赏西湖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宦海沉浮、世态炎凉的感慨
送王良医往岷府 献方曾待诏,何事向江干。 帝侧无人荐,王门且自安。 青枫连远道,白首寄微官。 莫惜囊中秘,淮南欲合丹。 注释: - 献方曾待诏:指王良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官职。 - 何事向江干:为什么你要到江边去? - 帝侧无人荐:皇帝身边没有人推荐你。 - 王门且自安:你在王家门前暂且安心吧。 - 青枫连远道:青枫树连接着远方的道路。 - 白首寄微官:年老的我寄居在小小的官位上。 - 莫惜囊中秘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二: 纷纷盗窃尔何知,岸上斫人水上嬉。 自咤一身都是胆,欲将巨海作潢池。 诗句释义与关键词注释 1. “纷纷盗窃尔何知”: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小偷小摸之人的无知与漠视。"纷纷"形容众多,"盗窃尔何知"则强调了这些行为者的无知和缺乏警觉性。 2. “岸上斫人水上嬉”:这里的“岸上”指的是陆地,“斫人”是砍击的意思,而“水上嬉”则描绘了一种在水域中嬉戏的场景。整体而言
【注释】 沉船斩馘海为膻:沉船,指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张辽大败于合肥附近的逍遥津。此处指孙权的大将潘璋、徐盛在濡须口大破曹军,曹操亲领大军前往救援而遭到惨败,并溺死七万将士。斩馘,割下敌人的首级。海为膻(shān):《晋书.石崇传》载:石崇与王恺争豪,以紫丝布作步障五十里,高八尺,广五丈,使人乘马驰入其中,不得相出。石崇曰:“君侯何故欲见此凶物?”王恺怒,遂以漆涂其上,须臾鲜明可看,恺笑曰
在古代中国诗歌中,“海”通常象征着宽广无垠的水域和未知的危险,而“凯歌”则是胜利的象征。因此,海上凯歌往往用来歌颂那些在海上取得胜利的英雄人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句原文: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三 - 译文: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隐藏自己的行踪,百丈高的楼船无法停泊。夜深人静时,贼营中的流矢如雨,汉将们如惊弓之鸟般警觉。 - 关键词注释:偃旗息(yǎn qí xī):收起军旗
【注释】 樗散:樗树的种子,比喻无用的人或事。凿坏:用斧头砍坏。柴关:柴门,指隐者住所,闭门谢客。也随花气过墙来:像蝴蝶一样飞进屋里来。 【赏析】 这首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首句写隐居者的清高孤傲。“空知慕凿坏”,意思是樗树的种子虽然有用,却无人重视,我虽知道有用处,但并不为世所用。次句写隐居者的恬淡无欲。“柴关终岁更慵开”,柴门终年都懒得打开,说明其内心十分宁静淡泊。第三句写隐居者的生活情趣
注释:在公门任职多年,不再迟疑徘徊,总是安于现状。没想到,鬓角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还随同边境官员一路奔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开头两句“公门几岁罢趑趄,俯仰衡茅每晏如”,意思是说在公门任职多年,不再迟疑徘徊,总是安于现状。这里的“公门”指的是官府,“趑趄”是指迟疑、徘徊。整句的意思是说,在官场上任职多年,不再像以前那样犹豫不决,而是能够安于现状,保持平静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