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堤月色晓朦胧,曾向朱门候相公。
逢迎不意犹能惯,回首当年似梦中。

【注释】

沙堤:指京城的官道。朱门:指豪门贵族的门户。曾向:曾经到过。相公:指宰相。逢迎:迎合。不意:没有预料到。犹能惯:还是能够习惯。回首:回头看。梦中:比喻虚幻,不真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春任江州刺史时写的。诗人在任期间,常与僚属游宴于西湖之滨的沙堤上,并写下一些描写景物的诗篇。这是其中第二首,写他游赏西湖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宦海沉浮、世态炎凉的感慨。全诗写得委婉含蓄,情真意切。

首句“沙堤月色晓朦胧”,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沙堤是西湖岸边一条长长的沙土路,每当夜深人静时,月光从湖面反射过来,洒在沙堤上,形成一片皎洁明亮的光华。到了清晨,当晨曦初照,月色渐淡,这时的景色就变得朦胧了。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富有诗意,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曾向朱门候相公”是说诗人曾多次到京城的豪门贵族家去拜访过那些权贵之人。这里的“朱门”指的是豪门贵族的大门,象征着富贵人家。而“相公”则是宰相的称呼,这里用来表示对那些权贵人物的尊重和敬意。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这些权贵们的交往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

颈联“逢迎不意犹能惯,回首当年似梦中”是诗人的感慨之言。在这里,“逢迎”指的是迎合权贵们的心意和喜好。“不意”则是指没有预料到或没有想到的情况。“犹能惯”意味着尽管诗人曾经努力地迎合权贵们的意愿,但最终还是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渐渐发现这些权贵们的虚伪面目,他们并不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只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而已。因此,当他回想起过去那些权贵们对自己的态度时,不禁感到有些恍如隔世。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权贵们的失望和愤怒之情,又透露出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尾联“回首当年似梦中”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叹。诗人用“回首当年”一词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个繁华喧嚣的时代。而“似梦中”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比喻,意味着他所经历的一切仿佛都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这种感慨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已非的无奈之情,又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