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
【注释】 1、凯歌九首:乐府旧题。 2、彤庭:指皇帝的宫廷,也泛指朝廷。 3、玉带:帝王所佩带的玉制腰带。 4、名裘:贵重的皮衣。 5、貂蝉:古代妇女头饰,以黑貂毛为原料。 6、兜牟:古代的一种冠帽。 【赏析】 《海上凯歌九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组诗,共九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九首。前两句写捷报传来,皇上大悦,赏赐丰厚;接着三、四句写将士们欢欣鼓舞,纷纷向将军敬酒祝贺
南征歌十二首 其五 晴原羽骑簇油幢,绣帽争先踏鞠场。 不惜千金收猛士,欲将尺组系名王。 注释:晴朗的平原上,骑兵们簇拥在油红色的帐篷下,他们头戴绣有图案的帽子,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蹴鞠比赛中去。为了招募勇猛的战士,不惜花费千金的代价,希望将他们牢牢掌控,以此成为名声显赫的英雄。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南征队伍在平原上的壮观场面和对勇壮之士的追求,展现了军队的豪迈和将领的雄心。同时
【注释】:承节钺:受节命,掌握军权。南州:指江南。幕府:古代将帅的营帐或办公处所。紫貂裘:用紫毛制成的皮衣。 【赏析】:此诗首句“独承节钺控南州”,是诗人自述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独”字突出了诗人的独立、超然和卓异,而“节钺”则表明诗人有统率军队的权力,因此能“独承”。次句“亲宠由来冠列侯”,是说诗人之所以能得到皇帝亲近宠爱,完全是因为他的功勋卓著,名位显赫,堪当大任。 三四句“昨夜轻寒生幕府
南征歌十二首
``` 南征歌十二首 其十一奏凯归来拜冕旒,霍家襁褓更封侯。 因风为报单于道,汉阙方枭越尉头。 注释 - 奏凯归来拜冕旒:指胜利归来并接受王冠的荣耀。 - 霍家襁褓更封侯:霍家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侯,象征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 因风为报单于道:利用外交途径向北方的匈奴传达和平的意愿。 - 汉阙方枭越尉头:汉朝的宫殿前悬挂着越族首领的人头,意味着战争的胜利和对方的屈服。 赏析
以下是《南征歌十二首 其九》的逐句释义: 诗词原文: 围合孤城海气昏,纷纷失木泣穷猿。 何如衔壁归天阙,幸荷明王不死恩。 注释: - 围合孤城海气昏:形容战火纷飞,城市被围困的情景,海气昏代表天空阴沉。 - 纷纷失木泣穷猿:描述了因为失去家园而哀嚎的猿猴,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悲伤。 - 何如衔壁归天阙:表示如果能够安全回到皇帝身边,就是最大的幸运。 - 幸荷明王不死恩:表达对明王的感激
南征歌十二首其十二 千群椎髻竞来王,声教南流尽越裳 注释: 千群椎髻竞来王,声教南流尽越裳。 注释:千群椎髻指的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发型,争先恐后地前来朝拜中原的王者。声教南流尽越裳,意为中原的文化和声威已经传播到了遥远的南方,使那里的人臣服于中原的统治之下。 但使文犀通贡献,不将铜柱隔封疆。 注释:文犀指珍贵的犀牛角,用于制作乐器或器具。通贡献意指中原与南方之间的交流互通,不再有阻碍
南征歌十二首 其十 牂牁南去乱峰连,滇海藤江一带悬。纵谓蛮封堪画地,不知汉将若从天。 注释:在《南征歌》中,“牂牁南去乱峰连,滇海藤江一带悬”描绘了牂牁南方的群山与滇海、藤江一带的地势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纵谓蛮封堪画地,不知汉将若从天”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他既赞叹着蛮人封疆的辽阔壮观,又感叹汉朝将领的英勇无畏,展现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忧虑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诗句:《四月旌旗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预知水草军无乏,试辨风云虏欲降。》 译文: 四月里,皇帝的旗帜在白狼出现,千山之上晴空如雪映照着油幢。我预料到水草之地的士兵们不会匮乏,试着辨认风云变幻中敌军投降的迹象。 - 赏析: 此诗是唐顺之赠予翁东厓侍郎总制的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皇帝的旗帜在白狼出现,千山之上晴空如雪映照着油幢
南征歌十二首 其七 军书插羽速星奔,邛僰夷王尽款门。 杀气三秋清瘴海,轻兵一夜袭昆仑。 注释: - 军书插羽速星奔:形容战事紧迫,军队行动迅速。 - 邛僰夷王尽款门:表示边境的少数民族归顺了,纷纷打开城门迎接。 - 杀气三秋清瘴海:形容秋天的战场上,杀气腾腾,清冷的瘴气也被驱散。这里的“杀气”和“瘴气”都是比喻战争的残酷和恶劣环境。 - 轻兵一夜袭昆仑:形容用轻装部队在一夜之间突袭了昆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