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烽烟久未平,君王习战幸昆明。
却说将军多胜算,不须文士请长缨。
南征歌十二首
五岭烽烟久未平,君王习战幸昆明。
却说将军多胜算,不须文士请长缨。
南征歌十二首
诗句原文: 菟苑俱将命,瓜期独未归。 忽传千里札,坐使寸心违。 鬓发行来变,丹枫别后稀。 时时通远梦,恍是蓟门非。 注释: -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 菟苑:古代对帝王宫苑的一种美称,这里指代朝廷。将命:受命,被派遣或被委以重任。 - 瓜期:即“八月十六日”,古人认为这个日期为吉祥的日子
这首诗的原文是: 送孔上公助祭太学归阙里时赐衮衣一袭 国喜嘉宾至,人攀上客行。 来观周室礼,去入鲁王城。 新衮山龙炫,余堂金石鸣。 圣朝稽古意,待尔示诸生。 注释如下: - 国喜嘉宾至:国家因有贵客到来而感到高兴。 - 人攀上客行:人们争相前来迎接贵客。 - 来观周室礼:来看周朝的礼仪制度。 - 去入鲁王城:离开后进入鲁国的王城。 - 新衮山龙炫:新兖的山中龙光闪烁。 - 余堂金石鸣
【注释】 天连:指天与地相连。穷发:指边远之地。国:指国家,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地近:指接近,靠近。卜鸡乡:地名,今属江西。禁阙:皇宫的宫殿。心偏:心思偏向。绕:围绕。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转长:指距离变远。翻飞:飞翔。凤隐:凤凰藏身,比喻隐者。消歇:消失。怨兰芳:怨恨兰花的香气。此路:指通向京城的路。饶:多。荆棘:丛生的带刺的灌木,比喻困难、挫折。思君:想念你(程松溪)。欲断肠
解析: 第一句: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四 关键词与注释: - 程翰林: 这里指的是被贬至松溪的程姓翰林。 - 松溪: 一个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 - 朝阳: 一个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 四首: 表示这是一系列诗歌中的第四首。 - 其四: 指的是这组诗中的第四个主题。 赏析: 这句描述了诗人与程翰林之间因仕途变迁而形成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程翰林被贬的同情和不舍。
【注释】 1. 《春夕》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春夜与友人的欢聚,并表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其中“蓬扉”意为简陋的住所,“长乐”、“章台”分别是长安城中的两个地名。 2.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欢乐的春夜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晚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诗中通过描绘环境、人物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送蒋尉赴金华 分野应星躔,金华婺女边。 微官君勿叹,福地古来传。 洞有成羊石,山多酿酒泉。 即令不好饮,犹得学神仙。 注释: - 分野:古代天文学家把天区分为十二次,以对应地上的方位和季节,称为“十二辰”。星宿运行到哪个方位,就代表这个方位的属神,称为“分野”。 - 婺女:指婺源。婺源是浙江境内的一座古城,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境内。 - 微官:小官或微员。 - 君:你。 - 福地:福气所在的地方
注释: 窈窕玉堂仙,漂零瘴海边。 窈窕:高远、清雅的样子。形容程翰林像玉一样清雅高洁。 漂零:漂泊流离的意思。形容程翰林在边陲荒远之地的贬谪之苦。 瘴海:指南方热带地区湿热蒸腾的气候,也指这里。 烟花违北署:比喻程翰林离开京城(北署)。 烟花:指京城中的繁华景象。 鸿雁隔南天:比喻程翰林离开朝廷后与朝廷的隔绝。 水暗疑藏鳄,峰高欲跕鸢。 水暗:比喻程翰林在边陲荒凉之地。 跕鸢(yín)
纤薄的月色从西面的沙洲升起,流光照在北边的树林上。 村寨里的喧闹声一下子消失了,各种声音互相唱和着吟哦起来。 这才懂得在这幽静的乡间田舍里,我能够生发出一颗清净无杂的心。 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只有独自坐在这里抚着瑶琴。 注释: - 纤月生西浦:纤,细长;月,月亮;生,生长;西浦,西边的水边或河湾。 - 流光照北林:流光,指月光;照,照亮;北林,北边的树林。 - 群喧一以息:群喧,村中的喧闹声
汲县谒比干墓 下马登丘垄,丛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注释:在汲县城南郊,有一座比干墓,墓前是一片墓地,墓后是一片树林。墓前的石碑是元代的作品,墓碑的周围长满了野草,但仍然屹立不倒。 译文: 我来到汲县,拜谒了比干的墓地,那里有一片墓地,墓后是一片树林。 我的脚下踩着石碑,那是元朝的作品,而这块地方是属于周朝的。
朝阳的美景,何其相似?云水日中氤氲弥漫。 白昼间鲛鱼般的珍珠落向大地,青色的天空仿佛蜃楼分界。 山魈迎接贵客,海神知晓人文。 潇洒韩愈祠中的竹子,清风今已到君家。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的美丽景色,以及朝阳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首句“朝阳何所似”表达了对朝阳之美的赞美,而“云水日氤氲”则具体描绘了朝阳下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两句“白昼鲛珠落,青天蜃阁分”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景象
南征歌十二首 其二 诏锡彤弓出禁城,良家六郡总从行。将军旧佩平蛮印,校尉新开横海营。 注释:皇帝赐予我彤弓,让我离开京城,前往平定叛乱的地方。我带领的是六个郡的良家子弟,一同出征。将军曾经佩带着平蛮的印章,现在校尉又开设了横海的营地。 赏析:这首诗通过叙述南征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诏锡彤弓出禁城”一句,展现了皇帝对诗人的信任和期待
南征歌十二首其三 诗句解读 - “汉皇有道伏羌胡” 汉皇治理得当,使得羌胡之地得以安定。 - “南粤何知擅一隅” 连南方偏远的粤地都不知朝廷已取得胜利,只知道固守一方。 - “万里出师将问罪” 为了正义,皇帝派出大军进行讨伐,彰显了国家的威严。 - “不因大海富明珠” 并非因为海中珍珠而动怒,而是对暴行的惩戒。 译文 汉朝皇帝英明,征服了边远地区的羌胡, 南越的无知者竟然占据一方。
【注释】:承节钺:受节命,掌握军权。南州:指江南。幕府:古代将帅的营帐或办公处所。紫貂裘:用紫毛制成的皮衣。 【赏析】:此诗首句“独承节钺控南州”,是诗人自述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独”字突出了诗人的独立、超然和卓异,而“节钺”则表明诗人有统率军队的权力,因此能“独承”。次句“亲宠由来冠列侯”,是说诗人之所以能得到皇帝亲近宠爱,完全是因为他的功勋卓著,名位显赫,堪当大任。 三四句“昨夜轻寒生幕府
【注释】 1、凯歌九首:乐府旧题。 2、彤庭:指皇帝的宫廷,也泛指朝廷。 3、玉带:帝王所佩带的玉制腰带。 4、名裘:贵重的皮衣。 5、貂蝉:古代妇女头饰,以黑貂毛为原料。 6、兜牟:古代的一种冠帽。 【赏析】 《海上凯歌九首》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组诗,共九首。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九首。前两句写捷报传来,皇上大悦,赏赐丰厚;接着三、四句写将士们欢欣鼓舞,纷纷向将军敬酒祝贺
诗句释义:五千长戟下淮邳,自是沙洲命尽时。将军欲置平戎鼓,须借鲸鲵腹下皮。 译文:五千长戟横扫淮邳,这是沙洲的终结之时。将军想要放置平戎鼓,需要借用鲸鲵的腹部皮肤。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描述海上的凯歌和汤将军的战斗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诗中的“五千长戟”象征着强大的军队,而“自是沙洲命尽时”则表达了战争的必然性。最后一句“将军欲置平戎鼓,须借鲸鲵腹下皮”
这首诗是杜甫赠予汤将军的,汤将军是唐代著名的将领。诗中通过描绘汤将军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赞扬。 我们来看第一句:“锦纨爱子亦从军”。这句的意思是汤将军的儿子也跟随军队出征。这里“锦纨”指的是珍贵的锦缎,象征着尊贵和荣耀;“爱子”则表示对儿子的爱;“亦从军”表示儿子也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 我们看到第二句:“长鬣苍头总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