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晓全诗的意思,然后逐句解读分析,最后把握情感态度和主旨大意。 “晚炊三白米,青鳜入羹鲜”,傍晚做饭时,煮了三碗白米饭,青翠的鳜鱼入汤后更加鲜美。这里描写作者的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平淡而宁静的生活情趣。 “残味分童饱,微醺约睡缘”,剩下的饭菜让孩子们吃饱了,我则喝得微醉准备去睡觉。这里描写作者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亲情和睦融洽的情感
【注释】: 1. 桃花西塞色:指桃花的颜色。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梅县南,这里泛指西边的山。 2. 明渌晓相媚:明渌是清澈的水,渌水是指流过西塞山的一条河,清澄如碧。“相媚”即相互映衬、交相辉映的意思。 3. 春霞晚有痕:春霞是春天时天边的云彩。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在水面上,使得水面波光粼粼,犹如涂上了一层红色的霞光,这就是“春霞晚有痕”。 4. 橛头香匝幕:橛头,指树根。“匝幕”,即围成一圈
【注释】 孙氏:指唐代著名诗人孙逖。隐啸园:孙逖在洛阳所建别墅,因常以啸声自娱而得名。七章:即《咏怀》七首诗。“过”是经过、穿过的意思;“侧眼”是斜视,这里指用斜眼看人。“春”字双关,既指春天,也指春天里的人。“裙屐”泛指仕宦之人,即文人或士大夫。“今日”指现在。 【赏析】 此为《咏怀七首》之一。全诗写自己年老体衰之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情怀。 起句“过墙澹黄柳,侧眼看春人”,是写景兼点题
诗句原文: 春水樱桃涨,斜通八尺湖。 藕塘鸂𪄠浴,柳市女郎沽。 晓色侵残月,东风长旧芜。 邑侯门第改,何处觅泾梧?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进行赏析: 区大相(1504-1572),字用儒,号海目,明代广东高明人,区益之子。他善于诗词,尤以格律严谨而闻名。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语言清新脱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画面
```text 新市接连市,人家压市居。 补粮桑有税,相水妇能渔。 甘壤平阡拓,冲流曲荡储。 武源称利薮,谁读利民书? ``` 注释: - 新市: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是明代的一个重要商业市镇。 - 压市居:居民拥挤在市场里居住。 - 补粮桑有税:指农民种植粮食和桑树需要缴纳赋税。 - 相水妇能渔:描述当地妇女擅长捕鱼。 - 甘壤平阡拓:肥沃的土地平整宽阔。 - 冲流曲荡储:水流曲折蜿蜒
【注释】 ①菰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白色汁液。②渚(zhǔ)楼:水中的小岛。③“水乡”二句:春色入画,天晴宜游。④“浦远”二句:浦上芳草绿,沙上有飞鸥。⑤舟人:船上的人。⑥吴讴:指江南民间曲调。 【赏析】 《初日下菰树》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杂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舟中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心情。 首联“初日下菰(guā)树,高帘顾渚(zhuó)楼”,写诗人乘舟行至江边,看到初升的太阳从江面上升起
诗句输出:芳草不解事,青青照客衣。 美人老颜色,钓者自苔矶。 译文输出:春草无法理解世事变迁,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照耀着旅人的衣裳。美人的容颜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得憔悴,而钓鱼的人却独自坐在苔藓堆积的小矶上。 注释输出:本诗描绘了春天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事的沧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孤独情绪。 赏析:姚燮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芳草”和“美人”两个元素来表达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注释】 西北:指长江的西岸。帆樯:船篷和桅杆。下:从下往上望。东南:指长江的东岸。塔树:指山中或江中高耸入云的山峰,此处指江中的山峰。划界:分界。地分流:指长江东西两岸的自然分界线。龙角:山名,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石尤:山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北,即皖山。江上客:指诗人自己。泛泛:水波动荡的样子,这里形容江上的波涛。水中沤:水中的泡沫。 【赏析】 此诗写于舟行途中。首联写舟下西北,帆樯下视
注释: 1. 风过菜花香,柳枝踠地长。 - 注释:风吹过菜花,散发出阵阵芬芳的香气。柳枝随风摇摆,伸展得长长的。 2. 麦田低与绿,斜日嫩分黄。 - 注释:麦田中的麦苗低低垂着,与绿色的麦叶交织在一起。阳光斜照,将麦穗染成嫩黄色。 3. 待饲篱牛伏,迎暄社燕忙。 - 注释:等待喂食的篱笆旁,一头头牛低头休息。迎接温暖的阳光,燕子忙碌地飞翔。 4. 箬川联上下,道是古仙乡。 - 注释
【注释】 晨鸡:早晨的鸡叫声。喔喔:象声词,形容鸡啼之声。 破雾:冲破云雾。 重楼合:指重重叠叠的高楼。 桥回四埭平:指桥梁曲折蜿蜒。埭,古代计量单位,一埭为八尺。 初日楞伽色:指刚升起的第一缕阳光。楞伽,梵语,意为“光明”。 胥关树与明:意思是树木和天空都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之下。 【赏析】 《舟行杂诗十章其十》描写了清晨江上景色,诗人早起驾船沿江而行,目睹了江城破雾而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