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旃檀岭下庵 夹壁喳喳响,林深不见乌。 瘦松能砺石,独沼但生芦。 地僻猿踪满,僧贫佛面孤。 萧然外尘障,能使客心逋。 注释: 1. 夹壁喳喳响:形容寺庙内部的声音嘈杂,夹壁即墙壁之间。喳喳作响表示声音大而杂乱。 2. 林深不见乌:树林深处看不到乌鸦。说明树木茂密,遮蔽天日,难以看到乌鸦或其他鸟类。 3. 瘦松能砺石:瘦弱的松树也能磨砺石头,表现出松树的坚韧和生命力。 4. 独沼但生芦
清凉冈 那得热中客,群来退步看。 振风衣得露,坐石目随湍。 物向闲中寂,心从定后宽。 松虬无一叶,袅袅碧萝寒。 注释: 1. 清凉冈:指山冈的凉爽之处。 2. 那得热中客:那些在炎热中的游客。 3. 群来退步看:众人纷纷停下脚步观看。退步,表示放慢脚步。 4. 振风衣得露:在风吹拂下衣衫被露水打湿。 5. 坐石目随湍:坐在石头上眼睛随着江水流动。 6. 物向闲中寂:景物在宁静之中显得寂静。 7
【注释】: 1. 闻蝉:听到蝉鸣。 2. 凄咽:哀伤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蝉鸣声的悲凉。 3. 园林:指秋天的树木。 4. 骤寒:突然的寒冷。 5. 汝:你。 6. 定无谋:一定没有商量。 7. 商籁:商音的乐声,这里指秋日的风声。 8. 冷霜:形容霜冻,这里是形容树上的霜。 9. 伏枕者:指因天寒而卧病不起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秋天的夜晚,以蝉的鸣叫声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
【注释】 1.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西面的一处小山,风景秀丽,为文人墨客常游之处。 2. 之子:诗人自称。儿子已经长大离开,留下高风长存的山峦。 3. 高风剩此山:指诗人的儿子已离去,只留下他留下的高风尚存于山中。 4. 一轮千古月:指明月永恒不变,如古人所传颂的月亮。 5. 空复照人间:月亮虽永恒,但人间却无法与之相见,只能看到它的反射。 6. 水影孤亭冷:指湖水映照着孤亭的影子,显得寒冷孤寂。
冷泉 不与众流溷,幽潭绕碧阿。 澄光孤月定,片影白云过。 禅意自虚得,凡心愧热多。 泠泠琴一曲,清气满烟萝。 译文: 冷泉水清澈明亮,它不与众水混浊,独自环绕在碧绿的岸边。 泉水清澈明亮,仿佛孤月般皎洁,水面上泛起一片轻影,飘过一片白云。 泉水中的禅意让我心生敬畏,世俗的繁华和欲望让我感到羞愧。 泉水潺潺流淌,如同琴声悠扬,清新的气息弥漫在烟雾缭绕的山萝之中。 注释: 1. 冷泉
【注释】 石:指佛像。崩颓劫:指佛教中的“劫”为世界万物的毁灭和诞生,这里指佛身。 树:指树木,喻指修行人的心性。 三古:指过去、现在、未来。 六尘: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法(物质现象)。 师子:印度传说中吼狮的别名。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的诗。诗的前两句写金刚像的坚固与不朽。“石有崩颓劫”,指佛教的“劫”指世界万物的毁灭和诞生,这里指佛身。“谁为不坏身?”意思是问,是谁能够不毁坏佛的身体呢
闻雁 尚有未归雁,嗷嗷中夜飞。 译文:夜晚,有一只未归的雁,在风雪中哀鸣。 注释:嗷嗷(áo)——形容声音悲切;中夜——指半夜或三更时分。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写未归的雁在风雪中哀鸣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接着,诗人又通过描写自己谋生已倦、前路迷茫的情况,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迷茫。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注释】: 细腰怜楚国,响屧媚吴宫。——细腰:指美人的细腰。楚国、吴国都是古代的美女之国,这里泛指美女。屧(zhī):鞋。 静息吹春绿,醺肌滟晚红。——静息:指美人静静地坐着。滟(yàn):形容酒醉的样子。 风情团扇约,月意曲阑通。——团扇:古时女子用以掩面的扇子。 藻野初逢日,桃花喷玉骢。——藻野:绿色的草地。初逢:刚刚相逢。 【赏析】: 《疏黛四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诗句输出:宿陈氏斋中 译文:天空一半处忽然没有了月亮,一片云被风送到了这里。是谁在吹着短箫,让幽怨的波纹落在微波中。荷花动了露水开始散去,竹深处凉气更加浓郁。故人殷侑正在斟酒劝饮,我却又忧愁得无法举杯。 注释:宿陈氏斋中是清代诗人姚燮创作的一首诗。诗中的“天半忽无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片云风送过”则形容了云彩和微风带来的变化和意境;“故人殷侑酌”表达了与故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
冬日 风紧朔云动,村荒古日斜。 【注释】: 朔:北方。 江天尽积雪,空阔见残雅。 【注释】: 雪:指雪花。 物换易成感,年深尚别家。 【注释】: 物:事物,这里指季节和景色的变化。 尚:还(有的地方作“尚且”)。 别家:离别故乡。 悠悠我生事,浩浩信无涯。 【注释】: 悠悠:遥远的样子。 信:诚然,确实。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岁暮》组诗中的第四首。诗人以“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