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燮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首先读懂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赏析诗句。 “简汤钺”:指汤和。汤和(1427-1505),字子占,明江西吉安永丰人;明代大臣、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叶元阶”:指张璁,字九叙,号罗池居士,明江西永丰人,明代政治家
返照 返照逼苍林,天空见一禽。 禽随飞叶下,岚入远江深。 薄霭催初夕,疏风振病襟。 自多摇落感,未待鬓霜侵。 注释与赏析: 返照:指夕阳的余晖照耀山林的景象。 返照逼苍林,天空见一禽。 返照逼苍林,天空见一禽。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在苍翠山林中的画面。诗人通过“返照”这一关键词,形象地表达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天空中出现了一只鸟儿,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细节,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感
澄灵涧 玉局三生梦,人间石铫泉。 炼心初夜月,洗耳再来禅。 大海无真岸,空山有逝川。 远公馀旧屐,谁结听琴缘? 诗句释义: 1. 玉局三生梦:“玉局”通常指道教中的玉清仙境,而“三生梦”则可能指的是前世、今世和来世的梦境。这里诗人可能在描述一种超脱尘世的梦幻状态,或者是对某种神秘力量的向往。 2. 人间石铫泉:“石铫泉”是古代的一种饮水方法,将石头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以水蒸气蒸馏出水
诗句输出:藻缝皆山影,沄沄动日光。 译文:藻缝中都是山的影子,阳光在水面上缓缓移动。 赏析: 1. 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通过“藻缝”和“山影”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水边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感受。“沄沄”一词,形容水流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 2. “卧来老松树,坐作钓鱼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享受,通过“卧来”和“坐作”
诗句如下: 芟乱竹 寻花怜蝶碍,扫叶厌童嗔。斩尔葛藤扰,还君清净身。 从今延早月,倘可倚佳人。好笋明年出,分篁去庇邻。 译文: 在春天的早晨,我寻找着美丽的花朵,欣赏着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的景象。同时,我也清扫着落叶,希望让孩子们远离那些调皮的孩童。当我发现那些缠绕在一起的葛藤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斩断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宁静的环境。从现在开始,我要迎接月亮升起的美好时刻
【注释】 佛顶山:位于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海拔4000米。 已觉诸峰下:已经觉察到众山峰在脚下的景色了。已觉,察觉、感知;诸峰,众多山峰。 身还耻雁高:我尚且感到自己不如雁那样高。身还,尚且,表示自谦。耻,羞愧、惭愧。雁高,比喻自己的地位或才能不如他人。 规中天有尽:规中,规中矩,指法度、规矩。 象外劫谁逃?:象外,指佛教禅宗的“不立文字”,认为文字是语言和思想的边界,不能表达一切
诗句原文: 心多难绾处,不借柳丝愁。 演侠宜长剑,迷春自别楼。 低帘防客燕,高烛警湖鸥。 谁是青莲李,拈毫序夜游? 注释译文: - “心多难绾处”:心中有许多难以解开的思绪。 - “不借柳丝愁”:形容心中忧愁无法与柳丝相依解。 - “演侠宜长剑”:适合舞剑的人应该持有一把长剑。 - “迷春自别楼”:独自在春天的某个地方迷失了方向。 - “低帘防客燕”:用低垂的窗帘来防止客人的燕子飞进来。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雏鸭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雏鸭的特点和行为。 首句“惜无桃花枝”,意思是可惜没有桃花枝可供雏鸭攀爬玩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雏鸭的怜爱之情。 次句“看汝蹴花嬉”,意思是看你在花间嬉戏玩耍。这句诗描述了雏鸭活泼可爱的行为,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抚摸它们。 第三句“纤可玉笼养”,意思是你纤细可爱如同白玉一般需要被关在笼子里饲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雏鸭娇小脆弱状态的担忧
【诗句释义】 1. “雪尽”:指雪停之后。 2. “城都绿”:指春天到来后,城中一片绿意盎然。 3. “东风紧”:春风已经吹得紧了。 4. “江光如靛染”:江水映着天色如同靛青一样。 5. “岚气作烟飘”:山中雾气如同烟雾一般在飘荡。 6. “初燕声犹涩”:新来的燕子声音还很嘶哑。 7. “吾园柳未条”:我的园中的柳条还没有长满。 8. “芳时宜醉祓”:春天是适合饮酒消愁的时候。 9.
【注释】: 玉线:用玉装饰的丝线。石榴裙:代指女子的裙子。 清歌:清脆悦耳的歌。隔座闻:隔着座位听见。 墙阴花背月,天际露凝云:在月光下花影映在墙上,天空中云彩凝结成霜。 帽影宜苔受,茶烟与鹤醺:帽子的影子落在苔草上,茶烟袅袅上升,仿佛有仙鹤在薰烤着茶。 重帏环窣处,沈火有浓薰:重重帷幕围住的地方,炉火熊熊燃烧。 赏析: 夜宴揽碧轩即事二律 其一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一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