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春日 白头不柰隙驹催,惯饮屠酥醉后杯。 百岁无多偏昼短,一年将尽又春来。 东君得地权终在,北斗随天柄已回。 造物却还真宰手,众人今后试登台。 注释: 1. 白头不柰隙驹催:白发的人难以承受时光的流逝,就像被驹马催促一般。 2. 惯饮屠酥醉后杯:习惯了饮酒至醉后仍能豪饮。屠酥,一种酒名,可能是指屠苏酒。 3. 百岁无多偏昼短:形容人生短暂,白天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 4. 一年将尽又春来
在李俊民的《一字百题示商君祥 其二十八 蝶》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深刻理解。诗句中的“元从生处乐”意味着在生命的起始阶段就应享受快乐;而“肯向死前休”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终点的淡然态度,认为不应在接近死亡时才感到遗憾。 接下来的“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反思。这里的“花底人”可能象征着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注释: 1. 字百题示商君祥:商君即张商,字子文。“百题”指的是张商的书法作品很多,这里指他的书法作品。 2. 七十六:这是张商的号之一,也有人认为“七十六”是他的别号或名。 3. 卧:躺着。 译文: 张商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关于商朝的,所以称他为商君。他的七十六号是“卧”,这个号也很有特点。在卧室里散放着花,榻上飘散着茶烟。家中传承了商朝的文化,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有残月和清晨的风和禅。
``` 区区布谷不停声, 安得银河水半分。 汤稼未应枯后溉, 周川岂独旱如焚。 是谁主当知时雨, 有底商量出岫云。 造物不为天下计, 只将花事了东君。 译文: 布谷鸟的叫声此起彼伏,似乎永无止境,我急切地期盼着雨水的到来,却只能望天兴叹。农田在经历了旱灾之后急需水分滋润,而河流却因为干旱而变得干涸。是谁能够主宰这样的天气,及时降下甘霖?又有谁会去考虑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白文举王百一索句送行金末元初李俊民创作诗歌赏析 1. 世事纷纷乱似麻,不堪愁里度年华 - 描述世间纷扰如麻线般缠绕,令人难以忍受忧愁中度过时光。 - 表达对人生困境与无常的感叹,岁月匆匆,生活充满艰辛。 2. 伤心城郭来家鹤,过眼光阴赴壑蛇 - 用“伤心城郭”和“家鹤”形象描绘故乡之景,表达离愁别绪。 - “过眼光阴赴壑蛇”比喻时间飞逝如同山涧中的蛇,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情。 3. 弹铗歌中成老境
注释: 1. 为君不惜送行诗,但恨蒹葭失所依。 注释:为了你不惜写下送别诗,但只因为思念而感到悲伤。 2. 流水尽朝东海去,孤云只向太行飞。 注释:就像流水向东流到东海一样,我只有独自的思念飘向太行山。 3. 仕途冰炭收心早,客路参商见面稀。 注释:在官场上如同冰和炭般冷酷,早早地收起了自己的心;在旅途中与朋友相隔甚远,相见也很少。 4. 一曲阳关歌未彻,声声头上听催归。 注释
【诗句释义】 1. 遥指东山去恨迟,争如莲幕早来依。 - “遥指”:远远指向的意思。 - “东山”:代指隐士的生活。 - “恨迟”:对远离尘世的遗憾。 - “争如”:怎么比得上。 - “莲幕”:比喻官场。 - “早来依”:早点来依附。 2. 须知宋鹢犹能退,有底齐禽尚不飞。 - “宋鹢”:古代的一种鸟类。 - “退”:退却、避开。 - “齐禽”:同种类的鸟。 - “飞”:飞翔。 3.
《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著名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与感叹,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1. 阿香谁使送雷声: - “阿香”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或是某种具有神奇力量的事物或现象。 - “谁使送雷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探询,暗示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深层意义。 2. 敢望天瓢一滴分:
【注释】: 用赵之美留别韵 其五 平生藏器待何时,除却荆州不可依。 预报行人应鹊噪,相将送客有花飞。 雁从去后弟兄少,莺未来时朋友稀。 不尽赤心今日话,东山无以我公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饯行而作。首二句说“平生藏器”,即平生不露锋芒,等待时机;“除却荆州”即没有地方可以依靠。三、四句写“报行”时,有喜鹊鸣叫的预兆,也有送别的人乘着花飞而去。第五、六句写“报行”以后,朋友更少
赴山阳 立马西风不忍行,往回只是片时程。 一年又作半年客,百里有如千里情。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愿君把酒休惆怅,四海由来皆弟兄。 释义:我站在西风中,不忍离去,因为回去只需要片刻的时间。作为一年之交又成为半年的客人,在百里的地方却感到像在千里之外一样。夕阳照耀着寒林下的小路,淡黄色的烟雾弥漫在疏竹和水边的城镇。希望您不要因离别而伤感,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 译文: 我站在西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