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集古十二首 其五 谁家红袖倚江楼,白袷行人又远游。 今夜不知何处泊?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 - 红袖:指年轻女子。 - 白袷:古代的一种上衣。 - 行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孤舟:指诗人的船。 译文: - 哪家的年轻女子倚靠在江边的楼阁上?那位身着白袷、行踪不定的人又远赴他乡。 - 今夜不知他的船将停泊在何处?只见青山连绵不绝,而他的船只则孤独地漂浮在万里长江之上。 赏析: -
注释: 只因为屈原的《离骚》话,至今我仍然感到遗憾,楚国君臣。 魂招不得归何处,闲气都留与艾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端午节期间偶得灵感而作。他借端午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屈原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杰作,作者通过“只为离骚话独清”,表达自己对屈原高尚情操的敬佩和对楚国君臣昏庸无能的愤慨。然而,屈原投江自尽后,他的魂魄始终无法回归故里,这让他深感遗憾。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怨气无处发泄
诗句原文: 被谁说破梦中梅,应有罗浮倒挂来。 祇为怕愁贪睡后,返魂才向北枝开。 翻译: 是谁在梦中说破了这朵梅花,它应该像罗浮山的倒挂梅一样美丽。 只因为怕忧愁而睡觉后,只有回到北枝上才能恢复生气。 注释: - 香梅二首:金朝诗人李俊民所作的诗歌集。 - 被谁说破梦中梅:被谁在梦中揭露了梅花的秘密。 - 应有:应该。 - 罗浮倒挂来:形容梅花如罗浮山倒挂梅一般奇特。 - 祇为怕愁贪睡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商山四绝·客》,其原文如下: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一) 渺渺亡羊路,悠悠化鹤身。 人间同逆旅,谁主复谁宾。 译文: 在商山的路上行走,每一步都仿佛在寻找一个答案。 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羊,我在寻找着什么。 就像一只飞翔的大雁,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我们都是过客,彼此之间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 注释: 1. 商山四绝
【注释】 陇头: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竹叶觞: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形如竹筒,因而得名。 天涯倦客已无肠:指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已经没有胃口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从陇头的梅说起,点明时间是在初春,梅花盛开的季节,然后由景及人。诗中“潇洒”“分付”等词语,写出了梅花的清新俊逸,也暗寓出诗人的心境;“天涯倦客”,则表现了诗人飘泊异乡、思念家乡之苦。全诗以物寄情
卜居 东邻西舍两三家,簌簌墙头落枣花。 惭愧画梁双燕子,笑人今日又天涯。 注释: 1. 东邻西舍:东邻和西舍,指的是邻居。 2. 簌簌:形容风声、雨声或落叶的声音。 3. 画梁双燕子:画着双燕的屋梁。 4. 笑人:讥讽他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邻居家的两三家人、墙头的枣花以及画着双燕的屋梁,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美好景色的赞叹上
【注释】谒:拜祭。谒秦,即拜谒秦二世;谒吴,即拜谒吴太伯。 陊(pò):毁坏、倒塌。殿:指秦二世的寝宫或宫殿。 干戈:古代兵器。陈迹:陈列的痕迹。酹觞(lèi shāng)抛与落花风:指祭祀用的酒坛子被抛弃在飘飞的花瓣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感物咏怀的五言绝句。诗人以“谒秦”“谒吴”两处庙宇为题,抒发对秦、吴两个王朝兴亡更替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秦、吴二王在位时的所作所为
诗句释义与译文: 龙钟叹我百年身,几见山城节物新。 水荇长如牵翠带,石榴半似蹙红巾。 可怜今日依刘客,便是当时吊屈人。 谁道南来风解愠,试从比屋问吾民。 赏析: 李俊民在这首《重午偶题》中,通过描述端午节的习俗和景象,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家乡人民的深深怀念。诗中的“龙钟叹我百年身”和“可怜今日依刘客”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年迈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而“水荇长如牵翠带
【赏析】 《和筹堂四首其四》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画”为题,借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壮志凌云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此诗先写画笔与画心的关系,再写画的技法,最后写画的境界。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新。 “手与心相应”,是画中之画,画中有画,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画者之心即作者之心,作者之意即画者之意。画中之画,即是作者胸中的大千世界;而画中的画,又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 “妙处在咫尺”
注释:中秋之夜,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景和现实大相径庭。 征衣不用赠春罗,试听尊前一曲歌。 出征的战袍不用用来赠送春天里的鲜花,姑且倾听尊前奏出的一曲歌声。 为问从来云雨事,如何偏向梦中多。 那向来都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的事情,为什么总是在梦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