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香谁使送雷声,敢望天瓢一滴分。
恨魃长为周地虐,闵尪几被鲁人焚。
风吹海立垂垂雨,泽与山通处处云。
何事卧龙犹不起,得微往见葛陂君。
《小旱云而不雨》是金末元初著名诗人李俊民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与感叹,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 阿香谁使送雷声:
- “阿香”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或是某种具有神奇力量的事物或现象。
- “谁使送雷声”表达了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探询,暗示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深层意义。
- 敢望天瓢一滴分:
- “天瓢”在这里比喻自然界的雨水,如同天上的容器一般珍贵。
- “一滴分”则强调了雨水的稀缺和珍贵,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的深刻认识。
- 恨魃长为周地虐:
- “魃”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种带来干旱的邪恶势力。
- “长为周地虐”表达了对持续干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的关注。
- 闵尪几被鲁人焚:
- “尪”通常指身体孱弱的人,这里可能暗指因干旱而遭受苦难的人们。
- “几被鲁人焚”暗示了干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甚至可能引发灾难。
- 风吹海立垂垂雨:
- 通过“风吹海立”这一形象的描写,传达出天气变化无常,大雨倾盆的情景。
- “垂垂雨”进一步强调了这场雨的连绵不绝和强烈的降雨量。
- 泽与山通处处云:
- “泽与山通”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使得山与泽相连。
- “处处云”则展现了这种滋润效果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 何事卧龙犹不起:
- “卧龙”在此处可能是借用诸葛亮的典故,表示智者未能及时行动或未能洞察形势。
- “犹不起”表达了对智者未能发挥作用的惋惜和批评。
- 得微往见葛陂君:
- “得微往见葛陂君”可能是指作者亲自前往葛陂地区,与当地的民众交流,了解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 这里的“葛陂君”可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可能是作者对当地人民的尊称。
李俊民通过对“小旱云而不雨”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感慨,也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智者角色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