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诗句释义 1 识尔趋庭际:指的是认识你的年纪。这里指你年轻有为,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2. 芳年玉树高:形容你年华正好,如同玉树一般挺拔,光彩照人。 3. 谦和自天性:表示你性格谦虚温和,这是你的天然属性。 4. 文雅出时髦:表明你的文采出众,不落俗套,符合当时的时尚潮流。 5. 旧好过从断:意味着过去与你交往密切的朋友现在很少联系了。 6. 深情梦寐劳: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夜不能寐
潘太守挽诗其一 【注释】临川郡:古地名,在今江西省。行春:出巡,视察。皂盖荣:用黑纱裹着的车子,表示尊贵。桑麻:泛指农事。绿:生长茂盛的样子。弦诵(shēnzòng):指读书人。才高岂尚名:才高之人何必追求名声呢?城下水:指城河之水。比:类比。清:清廉 【赏析】 诗人在潘岳挽诗中以潘岳自况,表达了自己的心迹和志趣。 首联:“昔在临川郡,行春皂盖荣。”这一句回忆了诗人当年在临川郡做官
注释: 孔经历挽诗 其一:礼乐(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唐尧日, 诗书(古代的书籍)孔氏门。 登朝荣(在朝廷中荣耀)荣象笏, 列署切(任职官署)薇垣。 卓荦(超群拔俗,卓越出众)怀千载, 凄凉遽(突然)九原。 英灵知不化, 未报圣明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孔经历写的挽词。诗中充满了对孔经历的怀念和敬仰之情。首句“礼乐唐尧日,诗书孔氏门”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文化的敬仰。第二句“登朝荣象笏
【注释】 萧处士:指唐代诗人李贺的好友萧颖士,李贺曾作《赠萧三侍御》以赠萧颖士。李贺在这首诗中挽念他的友人萧处士。 识达前人重:认识和了解前人的才学被重视。识达:了解、识别才能。 诗书后学师:以诗书为学习的典范和榜样。诗书:诗和书,泛指文学著作。 艰危存大义: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保持大节。艰危:处境困难;危难。 衰老见明时:到了老年才看到国家兴盛的时代。衰老:年老。明时:兴盛的时代。 溪舫秋云冷
【注释】英年:年轻有为。兼令质:同时具备两种美好的品质。秋水:指清澈的水,形容眼睛明亮。娟娟:清丽美好的样子。累代传:历代相传。随化物:随风而逝。听话:听从遗命。临终意:临死前说的话。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英年早逝的少年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少年的惋惜之情和对其诗作的赞赏。 金幼孝挽诗 英年兼令质,秋水映娟娟。 才行诸昆重,诗书累代传。 一朝随化物,万事逐浮烟。 听话临终意,何人不怆然。 英年
【注释】华盖:指高官显爵。五裤(kū)歌:指《采薇》《何彼蝱兮》等古代歌曲。双旌:指朝廷授予的高官和仪仗队。遗爱:遗留下来的爱戴。 【赏析】这首诗是潘岳对友人的挽诗。潘岳在《哀永逝文》一文中说:“吾闻古之烈士,生必死以成仁,先轸不没于三军,曹公无愧于四代,此皆忠臣义士之心也。”潘岳自己也是这种忠君爱国之士。他虽为“美才子”之称,但在政治方面却是个有骨气的“忠臣”。因此
这首诗是送沈生的诗,通过描绘沈生归省的场景,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首句“旧与休文好”,中的“休文”指的是沈约,他是南朝梁时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太子中舍人等职,以才学著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与沈约之间深厚的友情。 次句“曾闻小阮贤”,中的“小阮”指沈约的小儿子沈麟士,字子云,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沈约家族后代的期望。 第三句“行冲蓟门雨,归问浙江船”
注释: 从度居庸高峰:从度过居庸关。 玉辇巡边徼,师还此伐鼗:乘坐玉制的车马巡视边疆,军队凯旋归来,在这里击鼓庆祝(“伐鼗”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紫云随警跸,红日动旌旄:紫色的云彩跟随在帝王的车驾旁,太阳也随着车驾移动而移动。 地险关城壮,天清眺望高:由于地势险要,所以关城显得更加壮观;站在高台上放眼四望,天空格外晴朗明亮,景色壮丽高远。 非才叨侍从,无补只徒劳:我虽然有才能
【注释】 扈:随从。 夏二中书:指夏竦、张方平两位中书舍人。 官曹:官职的衙署。 丹凤诏: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下制书赐给朝臣金鱼袋,称“丹凤诏”。 彩毫:即彩笔,用五彩丝织成的笔杆,用以写诗或作画。 画障分云树:以画障分隔出云山树木,形容山水画的意境。 涧泉:山间溪水。 佳兴:美好的兴致。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贻程夏二中书》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赠建平弟 七十年兄弟,于今二老存。 七十年:形容时间长久。两兄弟相别已久,现在终于重逢。存:指还活着。二老:指自己和弟弟。 - 注释:七十年:这里用“七十”来夸张地表示时间的久远;兄弟:兄弟关系;于今:在今天;二老:这里指作者和弟弟,是说作者与弟弟虽然分别了许久,但现在终于又重逢了。存:活着;二老:这里指自己和弟弟; - 译文:七十年了,我们兄弟俩终于又见面了。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