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
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 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 注释: 1. 酬厉侍御: 指酬和厉侍御的诗作。厉侍御: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具体身份不详。 2. 秋中: 秋季的时候。 3. 树石所居: 树石所居:在山间树林和石头之间居住。 4. 见寄: 见到寄来的诗篇。 5. 三峰居: 三峰山,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6.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具体的诗句内容进行具体的赏析。具体来说,此诗首联写与刘秀才相逢的欣喜;颔联点出与刘秀才多年分别的遗憾;颈联抒发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末联以西池夜宿作结
注释: 沐浴前朝像,深秋白发师。 沐浴前朝像:沐浴在前朝的像前。深秋:秋天。 从来居此寺,未省有东池。 从:自从。省:知道。东池:指寺中的水池。 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 幽石:幽静的石头。丛:聚集在一起。圭片:玉片。 孤松:孤独的松树。 顷曾听道话,别起远山思。 顷:刚才。道话:佛经中的教义。别起:分别提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赠给善书的诗,表达了他对善书的尊敬、敬仰和感激之情。
冬中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 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 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 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译文: 冬天的寒冷使得庭院显得格外清静,主人正在静静地摆设筵席,心中所想的地方却有些遥远。 我的老朋友曾是那个小县城里负责文书的小官,如今他已经离我而去,在遥远的群山之巅,成为了五老峰前的守护者。 我们坐在宾客的席位上,被冷风吹袭,感觉像是置身于寒冷的树林之中;而夜晚时分
注释: 1. 不啻回青眼:青眼,指古代的黑色眼珠,比喻对人的喜爱。回青眼,即表示对我喜爱的人,也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2. 应疑似碧云:碧云,是形容颜色如碧玉般清澈的云彩,这里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 古风真往哲:古风,指古人的作风、风格、风度等。真往哲,即真正的古代圣人和贤人。 4. 雅道滥朝闻:雅道,指高雅的道德和行为。滥朝闻,即在朝廷上广为人知。 5. 活狱威豪右:活狱,指公正的刑罚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注释: 1. 早晚辞纶綍:早晚(即何时)辞别(即离开)纶綍(官印),指辞去官职。 2. 观农下杜西:观农是唐代的一个郡名,下杜指杜陵县,位于长安城的西边,这里泛指南京附近的农田。 3. 草新池似镜:新的草就像镜子一样清澈,形容池水碧绿如镜。 4. 麦暖土如泥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任中书舍人,官位较高,但他却选择隐居,过着山居生活。他写下了这首《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以表达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感慨之情。 诗的内容如下: 1.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2. 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3.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 4. 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一释义和赏析: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 注释
【注释】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奉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以别人的诗作为题,自己再作一首。段著作,指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段秀实。山居呈诸同志,是指段秀实在山中建了一座小楼,与各位友人一起饮酒赋诗。 香花怀道侣:香花,这里代指朋友;道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巾舄立双童:巾舄,是古代的帽子和鞋履;双童,指两个小孩。 解印鸳鸿内:解印,是解除官职的意思;鸳鸿内,指凤凰巢穴之内。 抽毫水石中
【注释】 爱弟:爱弟即爱弟。处士:古代称有学问的人,也指隐居不仕的文人。霜台:指官署。家山:指家乡。羡独回:羡慕独自归来。返顾:回头望。何日更西来:何时还能回来?柳亦临关发:柳条也垂挂在关口上。花应到越开:花儿也应在越州开花了。渔舟谁伴上:谁陪伴我乘船归去?恣沿洄:任意漂流。 【赏析】 《春日送丽处土归龙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作者对友人的一片真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送别诗 卷起经书归太白,踏破藓痕别萝龛。 若想飞身上云去,须看积翠向南山。 倚身松入汉中境,瞑目月离潭上边。 此间胜景堪长往,尘中事可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