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己丑除夜》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此诗为作者在公元890年(大中四年)除夕所作。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首句“鬓丝残雪影”,以“残”字形容“雪”与“影”的不彻底,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 译文: 鬓边已见白雪,何况又身陷尘世。 暮色随钟声而尽,时间如水般流逝。 邻居在灯下索要,家乡梦回边疆。 明日听春雨绵绵,渡过江来登上越台。 注释: 己丑 —— 古代以干支纪日,己丑指代大中四年。
《雪》 雪 片片知何似,无根零乱花。 任随飞到处,不拣是谁家。 缝密天如翳,擎深树半斜。 城中新酒贵,羁旅若为赊。 【注释】 1.片片:雪花的飘落。 2.知:知道。 3.絮:柳絮。 4.无根:指没有根基的浮萍。 5.零乱:凌乱。 6.任随:任凭,任由。 7.拣:选择。 8.翳:遮盖。 9.擎:撑,托着。 10.半斜:树枝倾斜一半。 11.城:城市。 12.新酒贵:新酿的酒价格昂贵。
【注】1.龙泽新之官:指王佥判刚赴任。2.多君孝子:指王家有孝子。3.月明:月亮明亮的样子。4.女分:女子的容貌。5.亮阴年:指贤明的年岁。6.马鞭:赠给朋友的礼物。 【赏析】这首诗作于作者赴任前,为友人王龙泽送别之作。全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一、二两句“多君孝子曰,云物尚依然。”首联点题。王龙泽赴广陵(今江苏扬州)上任,作者在临行之际作此诗以寄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首句“椒柏多年树” 注释:此处指庭院中生长多年的花椒和柏树,常被用作节日装饰或祈福。 2. 次句“闲庭忆粤乡” 注释:在宽敞的庭院中回忆故乡广东。 3. 第三句“发春当献岁” 注释:“发春”指春天到来,“献岁”则是向新的一年致敬或祝福。 4. 第四句“为客未休粮” 注释:因为身处异乡,作为游子没有地方休息,粮食也未曾停止消耗。 5. 第五句“饮后怜衰齿” 注释
《海亭夜坐》 注释: 孤身滞海垠,暑溽上南云。 归日喜秋近,愁人畏夜分。 坐凉依井气,眠湿动星文。 故友在山北,音信不得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海边的小亭里,面对炎热的天气和夜晚的寒意,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渴望秋天的到来,因为那时候天气会凉爽一些。然而,夜晚的寒风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他在小亭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秋龙井玩月”,这是一道古诗文阅读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等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先指出该联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指出运用该手法的好处。最后简单总结即可。本题中,“逢秋月再圆,不与复休眠”意思是: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月亮又圆了
韶卿往乌伤 寄刘元益他日忆逢君,林中访惠勤。 鹿麛行处见,流水别时闻。 草没秦人冢,山通越国云。 音书年岁失,莫讶白鸥群。 【赏析】 《韶卿往乌伤 寄刘元益》是唐朝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景物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不舍之意。 首句“韶卿往乌伤”,交代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地点。乌伤,今浙江省义乌市境内,是唐代著名的地方之一
寄语王贤上人 我如今只是老身,从年少有尘埃。 失去蜀地作客,住在山中石头做邻居。 南游参访佛祖,西去与巴人交谈。 打开房门看藤花掉落,多漂浮着茶碗春。 赏析:诗人在诗中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以山水为伴,享受自然之美
诗句释义 “夜宿江山寺” - 注释:在江边山中的寺庙,夜晚投宿。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抵达江边的山中寺庙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寺图接异境” - 注释:寺庙的布局与外界不同,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 赏析:通过“接异境”一词,表达了对寺庙独特风貌的好奇和欣赏。 “僧影湿香烟” - 注释:僧人的身影映照在烟雾缭绕的灯光下,显得朦胧而神秘。 - 赏析
寒食节与朋友一起在方行父明中前往渌渚,舟中作诗寄给东安方子仁。 自己食用屿上的山薇,听说你种有白色的接篱。 谒灵随社到了你的家,给你寄音信却迟迟不回。 瓢里装进新城的水,船回来到故渚的祠庙。 南衣离开火浣的地方,污垢敝旧禁止烟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