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卜算子 家在马城西,今赋梅屏雪。梅雪相兼不见花,月影玲珑彻。 前度带愁看,一饷和愁折。若使逋仙及见之,定自成愁绝。 注释: 家在马城西:指诗人的家乡在马城的西边。 今赋梅屏雪:现在赋写的是梅花如屏风般覆盖着雪花。 梅雪相兼不见花:梅花与雪花相互交织在一起,却看不到花朵。 月影玲珑彻:月光明亮而透明,穿透了梅花的影子。 前度带愁看:上一次带着忧愁来看它。 一饷和愁折:一会儿就因为忧愁而折断了。
卜算子 江左咏梅人,梦绕青青路。因向凌风台下看,心事还将与。 忆别庾郎时,又过林逋处。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 赏析 陆游在这首《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花自喻,通过描绘梅花的艰难生长环境和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表达了词人的高洁品格和坚强意志。词中“青青”二字,既指梅花的颜色,也隐喻了梅花内心的纯洁与坚定。梅花的生长环境虽受限制,但仍然顽强地盛开,正如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虽身处逆境
丹桂一枝芳,陡觉秋容静。 月里人间总一般,共此扶疏影。 枕畔忽闻香,夜半还思省。 争奈姮娥不嫁人,寂寞孤衾冷。 赏析: 《卜算子·用坡仙韵》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通过描绘桂花的芳香和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桂花的美丽与秋天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感慨
诗词名句“翦烛写香笺,拨火温寒醑。”出自宋代诗人俞国宝的《卜算子·剪烛写香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通过燃烧香料来取暖的场景,以及他对远方所思念之人的深深眷恋。诗句中的“东风”和“欲作三更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期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 “翦烛写香笺”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深情的表现。古人认为香能传递情感,通过点燃香炉,可以使得整个房间充满了香气
卜算子·其一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归舟见江南岸,几度秋风梦易换。 人生聚散如云云,何处归程雁成群。 赏析: 词人以“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开篇,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江南的江水与江北的水相连,而分别时又各奔东西。“江北江南几度秋”,暗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情。“梦里朱颜换”进一步抒发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容颜衰老之感。 词人以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聚散无常,“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霜叶下孤篷,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 译文: 霜打落的树叶铺满了孤零零的小船,它静静地停泊在那垂杨树环绕的水岸边。每一次与友人分别的时刻都是如此凄凉,更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流逝。 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谩弹,愁入参差雁。 赏析: 此词是周紫芝对友人王彦猷的送别之作,表达了词人在别离时刻的感伤和不舍。上片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离别图景,通过霜叶、孤篷、垂杨等意象
注释: 1. 西窗见剪榴花:在西窗下看到刚被剪下来的花朵。 2. 絮尽柳成空:柳树的枝条已经枯黄,好像被风吹散了一般。 3. 春去花如扫:春天已过,花儿被风吹落如同扫帚一般。 4. 窗外枝枝海石榴:窗户外面是各种形状的石榴树枝。 5. 特为幽人好:特别为那些幽静的人而盛开的。 6. 密叶过疏篱:密集的枝叶遮盖了稀疏的篱笆。 7. 薄艳明芳草:鲜艳的花朵照亮了草地。 8. 剪得花时却倚阑
卜算子·万里籋浮云【注释】 籋:指山峦。 伏枥(lì):马停息在槽边,比喻志向未伸、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人。 菟裘(tú qiú):古代的一种隐逸生活的地方。 【译文】 我站在高山上,遥望那层层叠叠的白云,它们像一匹匹空凡的骏马奔驰而过。 我感叹曹孟德《老骥》诗里,那匹老骥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奋不顾身,驰骋于战场。然而,像我这样有志未展的人,也只能伏枥于马厩中,不能如那老骥一样驰骋沙场。
卜算子·用《庄》语 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 注释: - 用《庄》语:引用《庄子》的语言和思想。 - 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比喻自己就像牛一样任劳任怨(耕田拉车),像马一样奔波忙碌(驾车奔跑)。 - 人与之名受不辞:别人给予的名声和赞誉,不推辞不接受。 - 善学庄周者:善于学习庄子的人。 - 江海任虚舟
卜算子·饮酒成病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八十馀年入湼盘,且进杯中物。 注释: - 仙人:指那些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修行者。 - 佛教:代表佛教中的修行和精神寄托。 - 金石:形容人的骨骼坚实如金属般坚硬。 - 湼盘:指人生的终结,也指晚年的宁静与安详。 - 杯中物:指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或享受。 赏析: